● 三大编码格式解析
★ MPEG-2编码格式
MPEG-2:一个比较古老的编码形式,由动态图像专业组织(Moving Pictureures Experts Group)于1994年推出的压缩标准,以实现视/音频服务与应用互操作的可能性。图像压缩的原理是利用了图像中的脸肿特性;空间相关性和时间相关性。
这两种相关性,使得图像中存在大量的冗余信息去除,只保留少量非相关信息进行传输,就可以大大节省传输频带。MPEG-2的音频编码可提供左/右/中及两个环绕声道,以及一个加重低音声道和多达7个伴音声道。MPEG-2诞生后被广泛应用于DVD作载体的影片中,因为压缩比高,所以当时的电脑硬件播放DVD都比较吃紧。
随着ATI的3D RAGEⅡ的发布,宣告了硬件加速MPEG-2时代的开始。“硬件加速DVD”是一个当时很时髦的概念,就像现在的“硬件高清”一样。因为MPEG-2所能提供的传输率在3-10Mb/s间,无法胜任现在HDTV的需要(现在一般的VC-1码率都要在30Mb/s以上,H.264因为本身编码复杂度要高于VC-1,码率更高),所以MPEG-2很少在如今的高清电影中出现。
当初索尼宣布蓝光DVD仅支持MPEG-2的想法现在看来真是比较奇怪,不过当时没有比它更适合的格式:压缩比高,体积在可接受范围。后来MPEG组织与时俱进创造了MPEG-4 AVC编码,也就是现在的H.264编码,因此MPEG-2编码逐渐在高清影片中淡出。MPEG-2仅出现于早期的蓝光DVD和HD DVD电影中。
★ H.264编码格式
H.264:又称为MPEG-4 AVC。为什么会有两个名字?H.264是ITU-T(国际电联)的命名,MPEG-4 AVC是ISO/IEC(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命名,同时H.264也是这两个组织共同组成的联合视频组(JVT,Joint Video Team)开发的标准。
听起来比较麻烦,说简单点就是一对夫妻生的孩子在男方家里叫“小虎子”在女方家里叫“二狗”,后来大家觉得“二狗”这个名字叫起来上口,于是就那么叫开了,在两家人眼里这两个名字其实指的都是同样一个孩子。H.264最大的优势是具有很高的数据压缩比率,在同等图像质量条件下,H.264的压缩比是MPEG-2的2倍以上,是MPEG-4的1.5:2倍。这样才能实现H.264的部分功能。
这种编码功能有诸多限制,比如封装只能“mkv、720P”等。因为它的出现,我们可以享受更多体积更小,画质差别在可接受范围对硬件要求较低的高清影片。
★ VC-1编码格式
VC-1:高清编码怎么能够少了微软这个重量级人物?微软是一个不会错过任何机会称霸全球的公司,很多领域都有涉足,视频编码也不例外。VC-1其实是Windows Media Video 9所衍生出来的。
从压缩比上来看,H.264的压缩比率更高一些,也就是同样的视频,通过H.264编码算法压缩出来的视频容量要比VC-1的更小,但是VC-1格式的视频在解码计算方面更少一些。微软原先计划是用WMV-HD做为编码标准推向高清市场,可是因为WMV-HD不能实现多声道的数字输出,压缩比上面也逊色于H.264,所以微软推出了改进版VC-1对抗H.264。
三种编码中,MPEG-2的权益金最少,对硬件要求最低。H.264与VC-1的授权费用近似,但是因为H.264是两个组织共同开发的,所以价格比较稳定,就算要提价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商议。微软是最让人提心吊胆的公司,虽然他们现在的定价相对比较合理,但是谁知道以后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呢?哪天微软一不开心,擅自提价,运营商根本无法保证自己的权益。微软这样的做法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出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