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是谁?NVIDIA又有什么样的过去和未来?这家誉名硅谷多年、由华人创办的技术领袖型公司,会绘出怎样的图景?
过去2年,本报记者与NVIDIA有过长期接触,并多次聆听黄仁勋这位有着“斗士”之称的IT业精英回忆起创业历程的多段往事。
其一便是,全球可编程图形处理技术公司领袖NVIDIA,最初诞生在硅谷高速旁的一个咖啡馆,创业之前,它曾有一段隐秘故事。
三个创业者经常来此商讨,有一天,咖啡馆主准许他们进入更安静的包厢。受此礼遇他们很高兴,接着便傻了眼:墙上是一排排子弹孔。“We Want to Be Safe!”一位创始人大叫,不过馆主说,因为警察也常来包厢写报告,请适应黑手党时不时飞过来的子弹。
17年后的一天,作为荣誉象征的一种,上述一位年轻人的名字被铭刻在斯坦福大学一座新教学楼上——旧金山时间10月6日,NVIDIA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为“黄仁勋工学院中心”揭幕,并邀来好友、雅虎公司联合创始人杨致远(Jerry Yang)。
于斯坦福大学讲台的台下人看来,两位华人经济领袖至少有几点雷同:都已化身斯坦福教学楼名,名字流传;台湾出生,但都不太会讲中文;都少小离家,童年孤独;都已深扎进入美国商业圈,并反客为主;都是硅谷身体力行、探求新事物的代表。
但他们仍有区别——杨戴一幅黑框眼镜,常穿深色衬衫,开着脏兮兮的车,只在硅谷这样熟悉的环境里侃侃而谈,带有技术型人才的憨厚腼腆;而黄喜着黑色皮衣,常以美国大片中的“硬汉”形象示人,高兴起来,会向记者炫耀顶级跑车法拉利的尖利引擎声,他是加州第一辆法拉利最新款italia的拥有者。
因为雅虎门户,杨21世纪初即名满海外;NVIDIA因为显卡不直接抵达消费者,黄的名气至今主要局限于美国本土。杨用一种新想法,开创了网络应用新时代的到来,就似引出新天际的一片滔天大海,这也使其在创业初期鲜逢真正的竞争者;NVIDIA钻究的却是一个非常细分的行业,走的是陡狭山间的艰险脚步,不仅时刻直面残酷的技术竞争,还需在动荡不堪的商业环境中把舵方向,甚至独自领袖勇气设立标准。
黄仁勋创立NVIDIA公司的成功,是体力与智慧的长期考验,运气之不可测因素更多被抛到了一边——文章开篇的“子弹孔”,是这一故事的最好隐喻。
在过去17年中,黄经历过风险投资商的嘲笑、资金的匮缺、第一款产品的无人问津、技术先锋形象遭致惨败;但奇异的是,“每发子弹”都没能将这位技术硬汉击毙,反倒越挫越勇。
1999年,黄仁勋推出“GPU(图形处理器)”概念及与“摩尔定律”并称的显卡芯片领域“黄氏定律”;2000年,他创办的公司获评《商业周刊》全球第一半导体公司;2006年,他成为《财富》封面人物;2007年公司净利润增长78%,一统全球计算机图形硬件江山。
而随GUP功能的日益强大,黄逐渐将其用于图形计算以外的目的,步步入侵“老邻居”英特尔公司的领地。经历使这位硬汉相信,“环境不是最重要的”,但硅谷人更相信,这种“斗士风格”是得益于他危险的“童年一课”:
因经济拮据,赴美之初,黄曾被亲戚送至乡村寄宿学校——这是一所野蛮的“少年教养院”,传说中孩子们出入带刀,身上刺青,黄在这里学会了抽烟和爬墙上树。而为对付恶劣环境,孤立无援的9岁稚童找到了一个保护自己的方式,那就是课余帮学校最强壮好斗的“大哥”补习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