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ZOL首页 > 显卡 > 技术应用 > 显卡技术 >

作者反思篇

也许是要飞翔 耕升显卡的幕后秘闻

Cnet中国.ZOL 作者:中关村在线 万鹏 HP 责任编辑:张磊 【原创】 2005年09月02日 17:05 评论

反思篇

  众所周知,耕升现在已经被同德所收购,很多人都在问我为什么会这样,我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今天只想从我个人的角度谈谈这个问题,可能有许多偏颇之处,望高人海涵。总的来说,有三大因素造成耕升被同德收购:

  第一,我们要看大环境。2002年之前,ATI并没有在DIY市场真正对NVIDIA构成威胁,但是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ATI开始快速崛起,好产品层出不穷,加之其对中国大陆市场非常重视,因此市场高速成长。耕升本身只能做NVIDIA的产品,和大陆那些同时做ATI和NVIDIA的厂商相比,我们就等于少了50%的利润来源。而且那些厂商的产品线一丰富,知名度也很容易打开,产品策略更加灵活,当NV产品滞销时可以大肆推广ATI,反之亦然,可谓是东方不亮西方亮,左右逢源。

  此外香港的骏兆电子(ATLANTIC)也在这个时候开始代理大陆和香港地区的NVIDIA芯片。和台湾地区的代理商益登公司相比,骏兆电子不是上市公司,因此在经营手法方面非常灵活。骏兆电子同时还做内存生意,因此他们可以将低于市场价格的显存颗粒搭配NV的芯片出售,这样等于变相降低了芯片的价格。所以作为台湾地区的公司,耕升以及其他一些厂商的利益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台系显卡品牌在大陆市场越做越窄,而大陆本土品牌却快速崛起的原因之一。

  第二,我们要看人的因素。耕升的原管理层人品非常好,很讲义气,作为朋友来说无可挑剔,但是就是因为太善良所以经常被奸商欺负。对于显卡最重要的成本部分——显存来讲,我们老板也经常被奸商欺负,比如HY和三星在台湾的某些的代理商经常让我们高价买进显存,而当低价甩卖时耕宇却往往拿不到货,比如我们有相当长一段时间购买的4x32 MBGA显存每颗比大陆厂商要贵1美圆,这代表显卡成本比别家要贵4到8美圆,再加上我们都用高档PCB等料件一片显卡比别家成本高50,100人民币是家常便饭,很多品牌的零售价格和我们成本价差不多,在大陆往往20元的价格差距就决定了一些品牌的死活,何况100元。

  此时,耕升的母公司台硝又委派了新的高层,是从美国回来的有非常丰富的银行业工作背景,新管理层比较感性,加上银行业完全是以利润为导向的,所以无法理解大陆的一些做法。比如其无法明白为什么我们要以牺牲利润的方式扩大销量,认为单位产品的利润也非常重要。但事实上显卡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没有销量,利润也就无从谈起。以当时最低端的显卡MX4000为例,我们的成本已比别人高50元(从显卡业来说这个价差简直都可以买高一个层次的显卡拉),可还要我们保持比别家还高的利润,简直是天方夜谈,大陆代理商看到我们新价格后只能放弃了。我们2004年上半年还保持了30多K每月的销售成绩,可下半年就急跌到10多K,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只能自取灭亡,当管理层反应过来以后,重新要求我们冲量,可那时大陆已回天无术。

  第三,内部管理。我们在上一篇耕升花屏事件的文章里就已经谈到耕升的管理存在漏洞,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当时我们头做的FORECAST(市场需求量预测)非常准,这样一来我们本能很好的把握未来市场的走向,科学的控制产量。但是台北方面居然告诉他,这个不要做的太准,因为他们没办法控制产量。这些情况导致我们失误不断。开始是Ti4200花屏,后来市场需求量很大而且技术含量很低的GF FX5600工板却因为生产问题拖了三个月都无法出货,此外2004年后期GF FX5700和5900也有一小批产品出现花屏现象,但这次和Ti4200的原因不同:当时耕升传闻要卖,有些人的心开始为自己个人利益考虑了,有一位生产管理人员竟然私自更换生产线上的元件,把显卡的MOS管换成了明知可能有问题的型号,导致显卡无法长期承受大电流而花屏。虽然我们很快发现了,而且流到市场的卡数量不足500片,但还是很对不起那些一直支持我们的发烧友。

  BTW:在上一篇文章里,我曾提到Ti4200没有做低温试验,被很多读者朋友评论为是二流企业的例证。但事实上,除了军用产品以外,低温试验在这之前都是很少有厂商去做的,因为普通计算机产品一般都是工作在温暖机房或是室内,一般温度都超过15度,很少会运行在低温环境中,对于PC产品高温倒是头号敌人。包括一些大型PC企业例如COMPAQ\联想等公司,在验收耕升OEM显卡的时候也都没有低温测试这个环节。每个真正以技术为导向的公司包括龙头老大INTEL都出现过技术失误,这并不可怕,我所批评的只是公司对待错误的态度而已,不过更可怕的是有些同业的问题更多,只是没有暴露而已,但吃亏的都是消费者。

  到了后期少数技术人员和PM已经无心恋战,只等着早日被收购了,因此也不会关心新技术会带来的变革。2004年底的时候,我和一家内存厂商的人员交流的时候,他们告诉我EPIDA推出了一批16x16规格的DDR2颗粒。我就想,这意味着什么呢?首先电脑上用的内存条都是64x8的,所以肯定只能给显卡用,但是当时市场上的显卡并没有采用DDR2颗粒的,只有DDR1和DDR3的。所以我认为这意味着这些内存大厂肯定得到了NV或ATI的背书,这两家显卡芯片公司肯定会有计划在将来的产品中加入对DDR2的支持,而且2005年主流内存将会是DDR2,价格将会和DDR一样甚至更低,它一定是显卡未来的主流配置。

  这时我建议公司尽快采用DDR2的方案,但是由于公司被收购,我的建议已毫无用处了。果不其然,到了今年5、6月份,DDR2开始成为中端显卡的主流配置,绝大部分厂商都推出了相关产品。但如果当初我的建议被采纳的话,今年3月的时候我们就能提前推出DDR2显卡,能做到比其他厂商更快。

  还有一些朋友认为外部因素是耕升被收购的重要因素,笔者不敢苟同,因为外部因素并不是导致耕升结局的重要因素,仅仅只是催化剂而已,因为一个企业要死,一定是内部出了问题。谈到外部因素,首先是因为我们在2002、2003年的时候太火了,让某些厂商嫉妒。开始是一些厂商到NVIDIA那边告我们的状,后来Ti4200花屏事件又被人大肆地添油加醋进行炒做,我们内部的管理不善给对手打击我们提供了充足的“子弹”,外力对耕升的衰落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虽然耕升被收购对一些显卡爱好者来说未必是好事,但一定有人为此而非常高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频道热词:华硕主板  Intel  AMD  
视觉焦点
显卡技术应用热点
排行 文章标题
TOP10周热门显卡排行榜
  • 热门
  • 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