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ZOL首页 > 显卡 > 新闻 > 新品 >

中国超级计算机发展回顾

探秘天河一号A 中国造全球第一快HPC

CBSi中国·ZOL 作者:中关村在线 濮元恺 责任编辑:龚力成 【原创】 2010年11月24日 06:08 评论

    ● 中国超级计算机发展回顾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市场上的高性能计算机几乎全部是进口产品,我国石油物探和气象等核心部门甚至还要在外国人的现场监控下使用进口计算机。国家863计划支持的曙光系列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和产业化探索了一条在对外开放、市场经济为主的条件下发展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的途径。

    1992年 国防科技大学研制出“银河II”通用并行巨型机,峰值速度达每秒10亿次。

    1993年在863计划支持下研制成功的曙光一号计算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用微处理器芯片构成的全对称共享存储多处理机系统,开创了我国研制商品化服务器的新型技术道路。曙光一号在多处理机体系结构的实现、操作系统核心的并行化和支持细粒度并行的多线程技术等方面实现了一系列技术突破。

  1993年 中国研制成功“曙光一号”全对称共享存储多处理机,这是国内首次以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通用微处理器芯片和标准Unix操作系统设计开发的并行计算机。


了解“天河一号A”中的GPU高性能计算单元
中国超级计算机发展年谱

  1995年 曙光公司又推出了曙光1000,峰值速度每秒25亿次浮点运算,实际运算速度上了每秒10亿次浮点运算这一高性能台阶。

  1997年 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银河Ⅲ”百亿次并行巨型计算机系统,峰值性能为每秒130亿次浮点运算。

  1999年 成功研制的“神威Ⅰ”计算机,峰值运算速度达每秒3840亿次。

  2004年 各方共同研发制造的曙光4000A实现了每秒10万亿次运算速度,这套计算机基于AMD Opteron处理器。其主要构成部分有2560个CPU、640个结点、5TB内存、95TB存储、四套互联网络和曙光机群软件。

    曙光4000A是中国第一次在TOP500榜单中排进前十名,同时曙光4000A在基于AMD芯片的超级计算机中Linpack效率也达到了全球第一。

了解“天河一号A”中的GPU高性能计算单元
曙光4000A获得的TOP500认证

  2008年 “曙光5000A”实现峰值速度230万亿次、Linpack值180万亿次,“曙光5000A”可以完成各种大规模科学工程计算、商务计算。曙光5000A高性能计算机采用最新的四核AMD Barcelona (主频1.9GHz)处理器,采用基于刀片架构的HPP体系架构,共有30720颗计算核心,122.88TB内存,700TB数据存储能力,采用低延迟的20Gb的网络互联,其设计浮点运算速度峰值为每秒230万亿次,Linpack测试速度预测将达到160T,效率大于70%。

  2009年10月29日 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诞生。天河一号不仅是国内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而且采用了创新的CPU+GPU异构计算设计,不但理论计算性能得到大幅提升,而且达到了很高的能效比。能效达431.7 MFlops/W,目前排列于Green500第五位。天河一号采用6144个Intel通用多核处理器和5120个AMD图形加速处理器,内存总容量98TB,点对点通信带宽40Gbps,而共享磁盘总容量则达到1PB。

  2010年5月31日 曙光“星云”以Linpack值1271万亿次,在第35届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名中,列第二位。

  2010年11月16日 经过全面系统升级的“天河一号A”在第36届500强排名中夺魁。此次升级更换了可编程性较差的ATI GPU产品,全新的Fermi架构CUDA概念Tesla正式进驻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A”目前的配置是14336颗英特尔六核至强X5670 2.93GHz CPU和7168颗NVIDIA Tesla M2050 GPU和2048颗自主研发的八核飞腾FT-1000 CPU。处理内核数突破20万颗,是去年24576颗的8.25倍。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频道热词:华硕主板  Intel  AMD  
视觉焦点
NVIDIA GeForce GTX 580
    显卡新闻热点
    排行 文章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