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UDA带给GPU行业无限可能
2007年可以说是GPU发展史上翻天覆地的一年,在这一年微软推出了DirectX 10 API标准,将传统的Pixel Shader(顶点着色器)、Vertex Shader(像素着色器)和Geometry Shader(几何着色器),三种硬件逻辑被整合为一个全功能的统一着色器Shader。
这种API发展思路背后是微软和NVIDIA、AMD对于整个GPU发展历程的思考与转型。它标志着微软开始支持GPU走向更强的可编程性,也标志着Intel等传统CPU制造厂商在未来几年将要面对GPU的强硬挑战,越来越多的高性能计算机和超级计算机已经开始以GPU作为其运算能力提升的重要配件。
天河一号-A所采用的NVIDIA Tesla GPU
2007年同样是NVIDIA值得回忆的一年,NVIDIA公司在这一年正式推出了CUDA整套方案,它是一个完整的通用计算产品。CUDA是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统一计算架构)的简称,是建立在GPU基础之上的通用计算开发平台,它是一个全新的软硬件架构,可以将GPU视为一个并行数据计算的设备,对所进行的计算进行分配和管理。
简单分析可知,CUDA是一种以C语言为基础的平台,主要是利用显卡强大的浮点运算能力来完成以往需要CPU才可以完成的任务。这种整套方案的提出意味着程序员再也不用去钻研繁杂的底层汇编程序,而是在C语言的基础上稍加学习就能掌握CUDA并通过它来调用GPU强大的浮点运算能力。
这一版本的CUDA大幅度降低了编程难度,同时提升了GPU的编程和执行效率。CUDA 4.0主要的功能能够在Fermi架构的最新GPU上被发挥出来,同时它可以让G80、G92、GT200架构的GPU也拥有编程方式上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