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AMD显卡市场迄今为止最为艰辛的一年
随着GeForce GTX980Ti的发布,NVIDIA又一次给显卡市场中加入了一个重磅炸弹,再次对AMD的高端产品市场施加了更大的压力,由于AMD至今尚没有能对位GeForce GTX980这款去年旗舰的新产品,而NVIDIA仅仅半年之久的时间就又一次试驾了压力,再次发布了性能更强的产品把性能的差距拉开到了60%以上。这无疑实在逐渐压迫AMD被动的市场局面。
GeForce GTX980Ti低廉上市价格和过早的发布时间无疑对AMD是一个挑战,而整个2015年对于AMD来说也自然是非常艰辛的一年,不仅一季度的时候AMD的独显市场已经全面缩减,甚至让对手霸占了77%的市场份额。面对对手接近8成的独显市场,AMD势必要在下半年着手改变这样的局面。即使能小幅度改善市场份额过小的状态,也好过碌碌无为的等待。
大显存提频马甲又加价—难得消费者青睐
虽然我们对AMD最新300系列的新显卡资讯获知甚少,而AMD对新产品的保密措施更是做的滴水不漏,官方甚至连任何一张权威的PPT都没有透露,而AMD的合作伙伴们更是守口如瓶的哪怕对目前任何300系列的马甲产品都没有把真正的数据泄露出来,对于这样的情况无疑会让消费者感到更加不乐观,而对新一代A卡期待的消费者也难免失望很多。
而近期随着GeForce GTX98Ti上市,AMD Radeon 300系列的最新产品路线图也就随之而来,近期关于AMD新产品的消息越来越多,也让诸多消费者看到了期待已久的新A卡阵容,只是几乎全阵的马甲产品让很多消费者失望了。然而,马甲的显卡产品未必会让消费者感到真正的失望,而更让消费者感到不太满意的地方莫过于价格的提高。
显存翻倍售价提高—AMD新产品携带更大显存容量迎战高分辨率
根据Wccftech的最新泄漏消息,AMD全新产品的售价已经基本出来了。而诸多消费者对于这样的价格可能并不太满意,尽管采用Hawaii芯片改进之后的Grenada芯片的R9-390X使用了8GB显存容量,对比之前的290X提高了足足4GB。反而也让该产品的售价大幅度上涨,甚至已经仅次于GeForce GTX980的售价。而其他系产品总体都是上一代显卡的提频马甲卡,采用了Tonga芯片的R9-380则是集体从R9-285的2GB显存翻倍升级到了4GB显存。这无疑会提高游戏性能更大优势,但也要付出一些价格的代价。
对于AMD的产品来说,价格则是他们人气的精髓,更多的消费者购买A卡的时候把价格作为自己唯一的参考标准。这可能会和N卡的用户思维有所不同。这也会让AMD缺乏价格优势的产品很难流行,而一向对A卡价格非常敏感的客户难免会非常失望。而AMD翻倍了显存容量所换来的游戏性能也可能被很多消费者忽略掉,这无疑对于300系列市场均是不利因素。
然而当我们得知AMD Radeon 300系列产品的马甲占据了市场几乎大部分,此时难免对于新产品的期待心有所降低。更多的感到的是失望,而翻倍的显存容量和更高的售价可能也会影响这些显卡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而我们目前还能给任何一个产品做出定义和评论,而应该换一个新角度仔细的去分析新产品。才能给出他们合理又客观的评价。接下来笔者便引领消费者一同去分析一下AMD Radeon 300系列细节的产品。
对抗GeForce GTX980Ti—AMD Radeon Fury搭载Fiji芯片
对位赋予应对NVIDIA新一代Maxwell架构的新核心,AMD研发了搭载HBM显存并彻底颠覆传统显存控制器的全新之作—Fiji芯片,以海岛斐济作为名字。Fiji将会是地球上第一个配备HBM高带宽新一代显存的显卡,这将会彻底颠覆传统GDDR5的设计思路。从而一改曾经显卡巨大的PCB板载模式,这无疑可以大幅度削减显卡的体型,并带来更大带宽吞吐量。然而这种设计思路虽然是未来必然的趋势,很显然,AMD执行这项技术的时机却没有把握的很好,而行进速度也收到了巨大的制约,甚至远远没在预期的时间内完成。
尽管Fury的渲染图已经泛滥于网络—但它的实拍照片并不存在
对抗GeForce GTX980Ti—AMD Radeon Fury神龙见首不见尾
这或许应对了笔者的标题——计划难追变化。或许AMD在创造Fiji芯片的时候,原本想将 Radeon R9-390X作为新一代采用Fiji XT的新旗舰,用于对抗NVIDIA Maxwell的GM200芯片。然而Fiji超乎预期的延期以及HBM显存的诸多不稳定问题,也让Fiji成为了至今为止仍然消息甚少的传说产物,尽管在最近几天AMD新上任CEO Lisa苏博士已经彻底公布Fiji芯片全貌,而至今消费者仍旧没有看到搭载Fiji芯片的 Radeon系列新显卡的成品外观。而AMD方面对于他们最新的显卡仍旧也仅仅是在PPT和渲染图阶段,甚至没有任何一个PCB工程样品泄露。AMD对Radeon Fury的保密措施甚至做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也期待新产品的消费者摸不着头绪。
独立于Radeon 300系列— Fury另立新产品线
由于我们至今看到的R9-390X已经确定是上一代显卡的马甲产品,而我们几乎可以确定Fiji将不会登录在一个传统命名方式的产品之内了。甚至在几个月之前,网络上还在流传着Fiji芯片以及R9-390X的精彩传说(甚至去年也流传过R9-380X采用Fiji的说法)。而时代毕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今天Fiji芯片经过了多次延期,即没有登陆R9-380X,也没有登陆R9-390X,它甚至没有进入Radeon 300系列。而是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产品线——AMD Radeon Fury
而目前对于AMD Radeon Fury的消息获知甚少,甚至通过仅仅传闻的消息,我们是能判断出AMD Radeon Fury将不会是一个一般价位的消费型号,甚至其价格与性能都是要超过大部分产品。而AMD似乎把她作为媲美GeForce GTXTitan系列的全新代表作品,这也就意味着该产品的象征意义更大。
一个尝试一个飞跃—首个采用HBM的图形处理器具备更大象征意义
毫无疑问,HBM对于AMD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尽管我们目前根本不能确定Fiji芯片将会具备什么样的规格和尺寸,而网络上谣传的各种消息也缺乏论证能力,尽管我们对一切的一切都是一头雾水。而我们唯一知道的事实,那就是Fiji芯片一定会是第一个采用HBM显存的高科技GPU芯片,而HBM显存更像是AMD发布的新产品,甚至HBM显存本身的存在价值已经超过了Fiji芯片本身。甚至凌驾于AMD的新产品—“Fury”。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看法:或许AMD对于他们的新产品并没有那么自信,至少AMD近期没有发布任何关于新产品性能的官方PPT,甚至我们在外国媒体也完全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偷跑的成绩,很显然,AMD官方的宣传PPT之中几乎9成以上的内容全部是关于HBM显存的技术方案,以及对于传统GDDR5的带宽提高或者功耗降低等特性。
这直接带给我们的印象便是:AMD更像是在宣传HBM显存,而不是Fiji芯片,而宣传产品的核心就是HBM显存,反而产品的性能和本身设计都是次要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最新的产品一直不漏真容,同时完全看不到官方估算的性能PPT柱状图的原因。只因为产品和性能是“次要”,而新一代显存和全新的设计则是一场“革命”或“飞跃”。这种价值观也是非常值得认可的。
这一切的一切,似乎再告诉我们:传说中的“Fury”可能不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产品。没有新架构的支持,没有新工艺的支持,甚至不存在新技术的加成。而它更像是一个“革命”或者“艺术创作”,这样的里程碑式的产品无疑对AMD自己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是AMD芯片历史上对HBM显存以及传统PCB设计更大新突破。这样的突破无疑对于AMD自身而言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尽管消费者的关注点完全都是性能和价格。而AMD Radeon Fury很可能会让那些非常期待它的消费者感到有些失望。
R9-390X与390—新一代Hawaii高频重上阵
这是一个沉痛的消息,原本被消费者所期待的R9-390X却成为了R9-290X的马甲产品,在Hawaii芯片重新更换代号为“Grenada”后重新上阵,挑战GeForce GTX970以及GTX980。
而这样的巨变无疑是让很多人感到失望,这其中或许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理由和情况,无论如何,AMD并没有拿出一个全新的GPU芯片去对抗对手的GM204芯片,而是直接沿用了上一代对位开普勒架构GK110芯片的Hawaii重新流片的新版本,延续使用在了R9-390X以及390两款产品之上。这恐怕也是AMD少见的一次策略,而290X到390X这样的升级,甚至作为旗舰显卡的代号却没有更新芯片,这种情况在显卡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
显存容量以及显存频率的提高切实可以带来性能的小幅度上升
提频50MHz并显存翻倍—性能提高大丈夫?
通常作为马甲产品的显卡都会拉高频率,甚至更换了更大显存或者通过新工艺流片来得到更好的芯片质量。这无疑在GeForce GTX770以及R9-280X上得到了充分体验,重新流片后的R9-280X无疑对于HD7970GHZ拥有不错的发热控制提升,而GeForce GTX770升级了7000MHz高频显存之后也得到了更好的带宽提升。而本身芯片的高频能力也比GeForce GTX680有所飞跃,而这样的提高当然对于Hawaii芯片也不例外,非常明显的。R9-390X无疑将会比R9-290X拥有更强的超频能力以及更高的默认频率。
然而,光具备50MHz的频率提高自然是无法说服消费者购买的,而R9-390X以及390两款产品均升级8GB显存容量,对比之前提高了足足4GB容量,这确实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个非常良心的升级,高分辨率对于显存容量的依赖度很高,这对于多显卡交火的用户更加有价值,因此300系列之中显存升级无疑也可以提高这些产品的竞争力。
升级6000MHz—带宽大幅提高
我们通过简单的数据对比图表,不难看出原本的R9-290X采用的是5000Mhz显存频率的4GB显存,配合512bit位宽可以换来320GB/s的显存带宽数值,但R9-390X将会继续提高。它所采用的6000MHz的8GB显存无疑再次提高了带宽。甚至已经做到了接近384GB/s,这种带宽的提高无疑也会让显卡的性能有所提高,尽管增值空间不会太大。但配合新核心更好的超频能力,理论上R9-390X超频空间不仅更大,超频的提高也无疑比R9-290X将会更加明显。尽管R9-390X是一个马甲产品,但这样的提高无疑是有价值的改动。
唯一的问题:消费者需要为更大的显存颗粒买单
很显然,AMD采用了更好的显存颗粒以及更大的容量。这无疑会让PCB上更换了更好的颗粒,甚至要多焊接几个颗粒。这样的PCB成本也就大幅度提高了,由于下显存频率的大幅度提高,AMD已经无法向曾经5000MHz显存频率时候那样给出很低的价格了。在最新的泄露报价之中,我们清楚的看到了R9-390X的售价几乎是飞跃的提高,甚至价格仅次于降价之后的GeForce GTX980,甚至是R9-390采用8GB显存之后,其价格也几乎持平了GeForce GTX970。这种价格的飞跃也是非常明显,尤其是对于A卡价格无比敏感的消费者来说是很难接受的,那就是大家都要为显存颗粒“买单”。
R9-390X以及390尽管可能是马甲产品,但升级了更显存颗粒之后无疑可以进行性能的小幅度提高。而显存的容量更大,显存颗粒的频率更高,也促进了价格的提高。这也就是为什么NVIDIA那些采用7000MHz的高频显存不肯给出4GB以上容量的原因(至少我们今天还没有看到8GB GTX980)。
很明显,GDDR5是非常昂贵的。尤其是高频版本,尽管HBM显存会更贵,更大的显存容量和更高的频率无疑可以换来更多的性能。而我们所担心的还是“消费者是否原因为显存颗粒买单”。尤其是在R9-390X的芯片性能远不及GeForce GTX980的情况下。
4Tonga代替Tahiti—中端市场新杀手
不算马甲的马甲—R9-380X与380重披Tonga上阵
作为新一代AMD中端级别的主力军,Tonga芯片已经在R9-285中印证了它突出的性能,对比它同期代替的产品R9-280。采用Tonga PRO芯片的R9-285不仅在工艺上面得到了改进,甚至总体发热量和功耗有所降低,甚至每个流处理器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改善。这都是R9-285匹敌GeForce GTX960的最大优势,而AMD还加入了H265解码,使得Tonga芯片在技术支持上也与NVIDIA Maxwell架构处于同一个技术水平。这无疑是值得期待的优势。
尽管Tonga芯片在去年就已经存在了,而完整版本的Tonga XT芯片已经在移动显卡M295X上登陆,但Tonga XT也是首次在R9-380X进入桌面领域。也许它并不算一个马甲,它确实是值得期待的新产品。
R9-380升级了4GB显存势必会带来性能改善
全体升级4GB显存—GeForce GTX960遭遇强敌
R9-380X以及R9-380马甲的身份几乎是可以确定了,但我们仍旧不能马上给他们做出不好的批判,至少R9-380将会是一个非常具备竞争力的产品,甚至对比NVIDIA的GeForce GTX960来说,升级了4GB容量的R9-380无疑将具备更优秀的性能,甚至可能具备一个不错高性价比价格。这也让GeForce GTX960马上需要面临新的竞争对手,甚至GeForce GTX960自身具备的H265解码优势也在Tonga面前不复存在了。这显然会带给中端产品新一轮的价格调整,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是有利的信息。
Tonga PRO芯片无疑会在R9-380上面沿用,尽管它是一个R9-285的马甲,但更新了4GB显存容量之后的竞争力仍会有所提高。这仍旧无法改变它是个优秀中端主力的事实。
最高性价比代表—380X能否再续280X传奇?
众所周知,搭载Tahiti芯片的R9-280X在7970GHZ之后成为了一个传奇,它不仅对比7970Ghz有一定功耗改善,甚至售价也巨大降低了,一直以来在网友的好评之中,R9-280X成为了一个中高端的明星级别产品,它确实是一个性价比的传奇。只因为它低廉的价格和超过大部分产品的同价位性能突出。
而我们今天关注的自然是Tonga XT能否代替Tahiti XT成为新一代AMD中端的传奇,R9-380X代替R9-280X的消息已经得到了证实,这也就意味着R9-380X很可能会成为AMD新一代的主力,这款4GB显存容量的产品将很可能占据优势的价格。很可能会和未来的GeForce GTX960Ti进行竞争。
Tahiti继任者—Tonga XT无疑会成为新一代A卡主力
Tonga一石二鸟的改动——256bit位宽和更小PCB
Tonga芯片登陆300系列产品之中最大的目标便是代替Tahiti芯片,这款缩减到256bit以及4GB显存容量的新核心自然具备独有的优势,AMD在Tonga中加入了类似Maxwell架构的色彩压缩技术用于精简MC设计,这样的新技术加入使得这款新品可以缩减为256bit位宽,甚至没有对实际带宽吞吐效率有所影响。而这样的设计更加缩减了Tonga芯片显卡的整体PCB版面设计,如此的R9-285才会出现了大量体积远小于R9-280的ITX显卡。此时消费者自然是不用担心AMD显卡过长进不去小机箱的问题了。
而缩减256bit带来的另外一个优势,便是在移动产品之中得到体现,而拥有256bit的Tonga XT无疑在高端笔记本之中也可以作为更有竞争力的存在,至少它可以在不明显改变芯片架构和布局的基础上,精简了MC的设计布局。让其进入TahitiXT无法进入的移动领域,成为了笔记本旗舰显卡中新一员,这种改变极大的改善了AMD移动显卡缺乏高端型号的问题。至少NVIDIA的GK104芯片在移动领域显得过分强势了,而AMD在Tonga芯片之可以拿出更多的应对措施,避免NVIDIA在移动显卡之中紧靠开普勒架构就独霸市场。
经过了Tonga芯片的一些分析,我们不难看出AMD主攻攻策略完全不在高端领域,对中端产品非常用心,不仅铺设了具备优秀竞争力的新核心,甚至这种设计思路同时可以让桌面和移动两个领域得到满足,Tonga芯片缩减为256bit位宽无疑是一个一石二鸟的计划,它充分体现了AMD对于中端市场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在NVIDIA没有拿出GeForce GTX960Ti的情况下,AMD却主动向GeForce GTX960发动了全力猛攻。这样的行动很可能会在市场中占据更多主动权。
5赶不上变化的被动-难成威胁的反击
笔者在本文之中对AMD 2015下半年的整个市场做出一个比较概括性的分析,针对了最新的三个主要产品做出了精确的评价和预测。或许我们通过这些简单的分析和预测,不难从中感受到AMD的被动和无力,一方面面临对手强大的产品压境,另一方面又在受到芯片设计以及不成熟技术本身的限制,这让AMD的计划完全跟不上变化,也充分体现了整个显卡市场的被动,而在其诸多因素之中不完全是来自对手的压力,更重要的是行业本身的不景气,又缺乏先进制程以及更有生命力的消费群体,从而综合因素造成了这个被动的局面。
强大的对手和丧心病狂的售价—并非最大的威胁
翻新的旧品—被动的简单调整
经过了近期信息的荟萃,而AMD 300系列成为马甲的情况已经逐渐清晰,甚至绝大多数缺乏新品的产品线让消费者的期待价值一下降低了很多。甚至很多消费者在等待了一年之久却没有看到AMD的新一代产品而感到非常失望,而这样的情况,或许充分体现了显卡市场的诸多被动局面,被动的旧产品马甲或许预示着AMD本时代的GPU架构并没有巨大的变革,而新一代GPU架构又没有任何进展,这和NVIDIA这个几乎每1.5年就要推出一代新架构的疯狂研发动力,呈现出了完全相反的趋势。
这不是一场精彩的反击战—仅仅是战略调整
随着2015年台北电脑展各项新产品的逐步亮相,今年唯一的遗憾就是少了AMD诸多精彩的产品,而我们在市面上和各大厂商展出的产品均为NVIDIA的GeForce GTX980Ti,甚至一时间,整个台北电脑展的显卡产品展示都成了GeForce GTX980Ti的精彩独唱。而我们几乎没有看到AMD新产品的身影,甚至很难看到一些原本已经是马甲的旧产品实拍照片。而对于AMD采用了HBM显存的新核心更是得不到有价值的信息。
这样的被动局面和态势,或许当沉默已久的显卡市场更加颓废了。AMD难成规模的新产品以及诸多的马甲无疑会市场趋势维持当前状况,而NVIDIA更多强势的产品也会在未来一点一点的加入进来。而2015年中旬,这个诸多硬件爱好者久为期待的显卡市场新一轮较量也在这样的情况下逐渐平息了,甚至AMD新产品还没有发布之前,就已经呈现出低迷又缺乏竞争力的事态。
而我们经过了这些分析和预测,虽然无法判断AMD将会采取什么策略应对NVIDIA新一轮的攻势。我们仍旧期待搭载了HBM新一代显存的AMD旗舰产品能让我们眼前一亮,2015年中旬的显卡市场无疑是缺乏曾经应有的热度的,面对NVIDIA和AMD竞争动力逐渐降低,这恐怕预示着AMD发布的300系列产品并不是应对对手回击,反而选择了在被动基础上逐渐的转移和调整。而这样难成气候的反击以及被动的战略调整,所形成这样局面的原因显然不是来自对手的压力,更是因为GPU落后的工艺制程,让诸多新技术难以在短期内形成竞争力,从而阻止了AMD前进的脚步。
尽管AMD目前的状态更像是还没有出招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但他们即将为市场送入的一批新产品仍旧可以让显卡市场变得更加充实,仍旧会带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这对于消费者来说将会是尤为重要的。
而庆幸的是,我们在这个缺乏激烈竞争的显卡市场中,仍旧可以买到诸多高性价比的显卡。这恐怕也是在这个GPU发展缓慢时代,NVIDIA与AMD特有的“默契”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