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回顾:NVIDIA参赛选手状况
与目前AMD-ATI的市场策略不同,NVIDIA的零售市场中产品线非常丰富,不仅拥有全新的Geforce 8系列产品,上一代Geforce 7系列的主流中低端产品仍然活跃在市场中。
众所周知,DirectX 10在实际应用中带来的画面效果固然震撼,但是对于中低端支持DirectX 10的显卡来说,这也许更像是一个噱头。反而目前的中低端在DirectX 9的应用中更加游刃有余、更加务实,性能表现突出。
○NVIDIA旧将 老当益壮
Geforce 7600系列 Geforce 7300系列
NVIDIA凭借NV4X架构,重新返回了产业领头羊的角色,其Geforce 6系列的一举成名让用户了解到了NVIDIA的强大。在采用NV4X架构改良型的Geforce 7系列,更是奠定了NVIDIA的王者之尊。
NVIDIA采用G73核心的有Geforce 7600系列和Geforce 7300系列,而目前活跃在市场中的是Geforce 7600GT和Geforce 7300GT为主。发布之初,G73核心是台积电(TSMC)采用90nm工艺制造,不过后期随着制程技术的成熟,G73核心转投80nm制程,频率及功耗得到大幅度改善,成为当时中低端产品的代名词。
Geforce 7系列仍然采用像素、顶点着色器的分离设计,Geforce 7600系列所采用的G73-N拥有12个像素处理单元和5个顶点着色单元。当时NVIDIA为了拉开Geforce 7600系列和Geforce 7300系列之间的性能差距,Geforce 7300系列所采用的G73-VZ拥有8个像素处理单元和4个顶点着色单元。
○NVIDIA新帅 出类拔萃
在Geforce 6和Geforce 7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NVIDIA又快马加鞭的率先推出DirectX 10系列显卡Geforce 8系列,引起了业界的轰动,并且领先对手长达半年之久。
DirectX 10时代的显卡标志性技术就是流处理器的应用,不过与AMD-ATI在Radeon HD2000系列中的SIMD架构不同,NVIDIA采取了更为激进的MIMD(Multip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多指令多数据流)架构。
这种架构的特点就是打破以往着色器的矢量运算,而是将所有流处理器变为标量ALU单元做标量运算。以Geforce 8800GTX的G80-300为例,其拥有8组共128个通用标量着色器,根据仲裁机制的调用能够担当像素着色器、顶点着色器和几何着色器的角色。这也就从理论上解决了早期SIMD架构在非4D全力运算下的资源浪费,它能够实现100%的着色器资源调用。不过它的弊端是,每个标量ALU单元都需要一个对应的ALU指令发射器,在当时最高工艺仅为80nm的时代,众多的ALU指令发射器大大增加了GPU的晶体管数,巨大的核心面积和惊人的功耗成为它的弱点。并且为了克服单周期AIU单元运算速度,NVIDIA又激进的将GPU频率和Shader频率异步运行,从而提高Shader的运算速度,以解决MIMD架构的弊端。
Geforce 8500GT的G86-30X Geforce 8400GS的G86-213
从核心编号上不难看出Geforce 8500GT和Geforce 8400GS的核心都采用G86,不过二者在硬件规格上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Geforce 8500GT的G86-30X拥有16个标量着色器,并支配128bit显存位宽;而Geforce 8400GS的G86-213虽然也拥有16个标量着色器,但仅支持64bit显存位宽,两款产品通过显存位宽规格来划分市场、性能档次。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2007年年中NVIDIA发布的中低端Geforce 8系列都采用了成本、功耗更低的65nm核心制程,并且在GPU中加入了BSP引擎和VP2技术,通过PureVideo HD功能实现H.264编码的高清视频硬件解码过程,解放CPU性能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