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嘉GV-N98TSL-1GI静音显卡
夏天到了,各位的电脑是不是开始变的又闷又热?如果你跟笔者一样是属于“以低噪音為走向”的使用者,那你很可能会挑款内部空间稍大,内部风流可以顺畅流动的机箱,然后再选用日系SANYO或是德国品牌匈牙利造的PAPST低电压版风扇来使用吧?如果可以,说不定还会找超薄的版本,接著再花上一、两小时整理机壳内部的线材,如果你是,那么接下来这款采用无风扇设计的GeForce 9800 GT将会相当适合你。
我要参加 不断演进的Silent Pipe 技术
大概在2006年吧,笔者就开始接触技嘉推出的静音版本显示卡,当时它所用的散热技术名称叫做Silent Pipe。它最大特色就是将显示晶片上的散热器,放入热导管之后再将热导管焊上了许多散热鰭片以增加更多的散热面积,并以这种方式来取代主动式的散热风扇。随著Silent Pipe、Silent Pipe II、Silent Pipe III不断的演化,很明显可以看到Silent Pipe系列的散热鰭片是愈来愈多、热导管数量也不断增加。
而在这当中的第三代是笔者最喜欢的一款,它在主要散热鰭片上,改採表层较為粗糙的短式散热鳍片,虽然整体的散热鳍片面积没有更大,但在粗糙材质的设计之下实际上却比前一代的平滑表面有多的散热机会,而有此一进化,大概也是為了压制热量不断提升的显示晶片吧!
不过,来到GeForce 9600世代之后,Silent Pipe这一系列名称似乎是换了名字,它叫做Multi Core技术,其最大特色,就是它在热导管上头串接许多超薄型散热鳍片,并且在热导管与散热鳍片连结处上做了强化,让热导管可以更完整地把热量传至散热鳍片上头,这在导热能力上似乎又比Silent Pipe III更好了。
无风扇、纯静音,外掛2oz铜
不过,这些无风扇版本的散热设计,似乎都只出现在中阶显示卡上,较少在高阶显示卡裡看到,但是这次笔者借到了GV-N98TSL-1GI似乎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在这张显示卡上头所採用的散热技术,技嘉称之為Silent Cell。
在这组散热装置上,可以看到巨型长条状的散热鰭片,而每一散热鰭片中都有三根从显示晶片上的导热铜片所延伸出来的热导管贯穿,而导热管与散热鰭片之间还使用Zero interval设计,让两 块金属之间能够尽量不被衰减传导性,并且还可以降低热阻抗。
显示卡挡板处还使用过去Silnet Pipe常见的设计,让散热鰭片可以从显示卡内部穿过挡板而延伸到机壳外,使整体可散热面积达到最大化。
GV-N98TSL-1GI显卡
让笔者较為意外的是,GV-N98TSL-1GI除了採用无风扇的设计,还是Ultra Durable VGA的一员,也就说是在显示卡上头使用的是全日系固态电容、低电阻式电晶体与亚铁盐芯电感,另外还搭配技嘉相当出名的2盎司纯铜电路层设计,因此,除了显示卡本体便已经保证可以耐久使用之外,还拥有超静音的设计,这对想要完全静音,又拥有一定程度的性能的使用者来说,是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GV-N98TSL-1GI外观介绍
内部的包装盒也在正面採透明的设计,大大的强调显示卡的样貌。 打开包装盒后,在显示卡上方还有一层透明薄片。
包装盒内部一共有显示卡本体、说明书、驱动程式光碟、双4 pin转单6 pin电源接头、音讯连接线。
显示卡本体,其散热鰭片的长度已经超过PCB板,拿在手上观看时十分壮观。
显示卡影像连接埠由左至由分别是HDMI、D-sub、DVI。在上方则是从内部延伸出来的散热鰭片。
显示卡的顶部则可以看到三根热导管同时由散热装置中央延伸而出。
从显示卡的底部来看,可以看到黑色散热鰭片有著三根热导管的贯穿。
将散热装置拆下之后的样子。
将散热装置反转过来,可以看到与显示晶片接触的部分是超大面积的导热铜片,而铜片上则连结著三根热导管。
把散热装置拆下后的PCB板,固态电容全面使用日系品牌。
显示卡背面在显示晶片四周各有一垫片,以避免螺丝锁上散热装置时造成短路。
从PCB板来看,在HDMI影像连接埠的部分使用镀金材质,可避免长久使用后的氧化。
在显示卡尾端电源设计的相当简洁,还有一6 pin电源接头。
GV-N98TSL-1GI测试设定
在测试之前,需要先特别说明的是,这张显示卡并不适合放在「无风流」的环境裡运作,因為它最初的设计,就是因应现今的机壳都至少会在前、后都加装风扇,让机壳拥有空气一进一出的效果,然后再使用这样的显示卡便可以有著「零噪音、效能兼备的能力」,但是,目前看到一些玩家或是媒体测试出来的结果,往往都是烧机时温度爆錶,这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都使用「拆快式平台」,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超频者之家,因此,除非你的测试环境有开电风扇强力吹拂或是冷气给它开到16度,不然它的效果很难完全发挥出来。 总而言之,笔者把它放到一个机壳内部空间宽敞,并且拥有顺畅的风流后便开始进行了测试。至于测试的比较对手,很抱歉,这次根本没有对手,因為笔者手边没有可以适合与GeForce 9800 GT一较高低的对照组,所以只好把它本身的成积给贴上来,各位也可以顺便看一下它在什麼样的环境下才会开始慢慢变化。
System Configuration
Motherboard:Intel X48 Chipset
Processor:Intel Core 2 Duo E8500(3.16GHz)
Memory:Kingston DDR2-800 1GBx2
Hard Drive:Seagate 7200.9 250GB
Power Supply:Silver Stone ZEUS 1200W(我终于换Power了,(泪))
Display:SAMSUNG 2443BWX
OS:Windows Vista Ultimate SP1 32bit
VGA Configuration
Driver:
NVIDIA Forceware 186.18
GV-N98TSL-1GI
Core:600MHz
SP:1.500GHz
Memory:1.8GHz
Software Configuration
DirectX 10.1:
Tom Clancy's HAWX v1.00 Benchmark Demo
DirectX 10:
3DMark Vantage v1.01 Patch
Devil May Cry 4 Benchmark Demo
Crysis(Hotfix 1.21)
Call of Juarez Benchmark Demo
DirectX 9.0:
3DMark 06 v1.1.0 Patch
The Last Remnant Benchmark Demo
Prey v1.4 Patch
Serious Sam 2(Patch2.070)
Unreal Tournament 3(v2.0Patch)
GV-N98TSL-1GI测验数据整理
Tom Clancy's HAWX v1.00 Benchmark Demo
3DMark Vantage v1.01 Patch
Devil May Cry 4 Benchmark Demo
Crysis(Hotfix 1.21)
Call of Juarez Benchmark Demo
3DMark 06 v1.1.0 Patch
The Last Remnant Benchmark Demo
Prey v1.4 Patch
Serious Sam 2(Patch2.070)
Unreal Tournament 3(v2.0Patch)
Power consumption
待机温度测试(室温32.6)
FurMark烧机温度测试(室温32.6),图大,麻烦请自行前往观看。
GV-N98TSL-1GI测试心得
从上面的待机温度来看,Rive Tuner侦测到GV-N98TSL-1GI是以52.07度来运作,GPU-Z则是50度,不过,一开啟Fur Mark之后,从Fur Mark的图上可以看温度快速的爬升,一直到了74~75度才趋于稳定,但是在Rive Tuner裡是侦测出76.19度,这稍稍的比Fur Mark所呈现的温度还高一些。
重点是,这张GV-N98TSL-1GI在没有风扇的情况下,仅利用机壳的散热系统便有这样的效果,这其实已经很不容易,笔者这几天在下过雨的晚上,在重测试过一次Fur Mark,结果跑完之后居然从Rive Tuner上侦出69.18度,这对笔者来说这根本就是见鬼的低,不过这次我忘了记录当晚的室温,所以就不拿来做為本次的主要测试结果,但是由此可知环境温度对于这张显示卡来说是相当重要。
最后,这张显示卡的Silent Cell散热效果真的蛮不错的,当然前提是你得要有系统风流不错的机壳才能拥有它全部的效果,当然笔者也很期待Silent Cell或Multi Core之后,技嘉还会推出什麼样的新散热方式。最后也希望技嘉可以试著推出一些更多不同面向的產品,例如:导入超频的硬体设计、主/被动式散热(3D/2D模式,风扇自动切换运作与停止)、或不同于公版散热器的版本,毕竟现在的消费者想要的愈来愈多了。
- 相关阅读:
- ·脚踩FuryX狂虐960 R9 380X交火超频测试
//vga.zol.com.cn/553/5538797.html - ·生来超频 技嘉GTX 950 Xtreme全面评测
//vga.zol.com.cn/541/5414897.html - ·能否延续神话?NV新品GTX950超频测试
//vga.zol.com.cn/537/5378013.html - ·具备超频潜力 技嘉GV-N970G1显卡超值购
//vga.zol.com.cn/532/5325039.html - ·彩色的体验 技嘉GTX980Ti详细性能测试
//vga.zol.com.cn/525/5256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