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在没有任何对手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循序渐进的根据自己规划一款一款发布支持DirectX 11 API的Radeon HD 5000系列产品,从第一款Radeon HD 5870到今天的Radeon HD 5450,平均20就会发布一款新品。而且值得一提的是,Radeon HD 5000由高至低的发布方式能够逐渐渗透到实际用户中,让高端玩家先领略Radeon HD 5000的实力和DirectX 11的魅力,然后通过这些用户意见领袖和媒体的报道,加强普通用户的接受能力。时至今日,Radeon HD 5000任何一款产品在同价位产品中都获得了很高的点名率。
Radeon HD 5000 Roadmap
作为首款最低价格突破50美元的DirectX 11产品,其担负的重要使命并非为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3D效能,而是让用户体验DirectX 11 API和Radeon HD 5000系列的丰富功能。例如DirectX 11提供的DirectCompute 5.0、开源的OpenCL和AMD自己的Stream技术,它们都是针对图形核心通用计算而开发的技术,虽然图形核心性能与硬件规格有直接关系,虽然Radeon HD 5450规格最低,但还是能让用户接触图形核心并行计算功能和大幅超越原有CPU并行计算能力的体验。当然,除此之外Eyefinity宽域技术,Radeon HD 5450也得到完整继承,为需要高分辨率环境或多窗口互动的用户提供廉价解决方案。
● 比手指盖还小 Radeon HD 5450核心揭秘
随着Radeon HD 4770的40nm试水成功,AMD在接下来的所有产品上都采用了成本、功耗、发热量均相比55nm有绝对优势的40工艺,在相同的核心面积下能够设计更多的晶体管,并用于功能和规格的提升,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颗目前最小的40nm工艺核心。
Radeon HD 5450的型号目前未知,根据以往该档次产品的型号命名习惯,RV810也许会是它的型号。
该款核心仍是由台积电(TSMC)采用40nm工艺制造,其拥有80个流处理器和4个光栅处理器,这一点与上一代Radeon HD 4350没有差别,但是在纹理单元上有Radeon HD 4350的4个提升至Radeon HD 5450的8个。除此之外,核心标配64bit显存控制器、支持DirectX 11 API和AMD独有的Eyefinity宽域技术。
该核心共由2.92亿晶体管组成,核心面积在下一章节揭秘。
通过核心架构图我们能够轻易的佐证前文介绍的核心规格,例如80个流处理器、8个纹理单元和4个光栅处理器。整个核心采用原生设计,并非通过较高阶产品缩减规格而来。从架构图可以看出在DirectX 11 API中的Tessellation技术,并非采用流处理器实现,而是在Graphics Engine(图形引擎)中的Tessellator单元完成。
我们收到的Radeon HD 5450为AMD原厂公版产品,其整体规格如GPU-Z识别所示,除前文详细介绍过的硬件规格,核心、显存频率分别为650MHz/1600MHz。
虽然在Radeon HD 5000系列早期发布的产品中,GDDR5高速显存被当作标配设计,同时1024MB显存容量也被完全贯彻。不过随着档次越来越低的产品发布,GDDR3甚至GDDR2的显存颗粒也被引入,同时显存容量也有512MB版本出现。
本次收到的公版Radeon HD 5450样卡显存规格为GDDR3的1024MB,其采用正反共8颗hynix H51Q1G63BFA 12C颗粒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