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ZOL首页 > 显卡 > 技术应用 > 显卡技术 > 透过Tegra和Atom之发展趋势看全平台化

透过Tegra和Atom之发展趋势看全平台化


CBSi中国·ZOL 作者:中关村在线 熊辉 责任编辑:林光楠 【原创】 2011年11月12日 05:00 评论
回到顶部阅读

Atom和Tegra小芯片 大任务

三个分别叫IntelNVIDIA、AMD的人一天在路上相遇了,相互寒暄了一下最近的情况。

Intel:作为传统市场的老大,面对移动互联网这股热潮,我们鸭梨不小啊,还好我们不差钱、有技术、有计划、有X86这么多年来积累的软件等雄厚背景,而且我们对Atom有信心!

NVIDIA:我们家的Tegra 2表现已经很不错了,配合我们自家的图形技术以及跟ARM达成的共同开发64bit ARM指令的协议,相信我们的Tegra未来一片光明。

AMD:其实我们家的AP……U , You guys talk , I have some other thing to do.

(原谅我蹩脚的Chilish……)

很文艺的说:


你们聊着我还有点事儿 融聚趋势之我见
最近很流行这个

  以上内容纯属恶搞,大家看过一笑了之即可。毕竟AMD的存在才使得市场存在竞争,有竞争才会有更好的产品推广给用户,闲话不多说,今天笔者要跟大家聊聊Atom和Tegra芯片的那些事儿,不带AMD玩儿的的确确是因为目前还暂时没有证据显示APU有进军手机的想法-_-///但是用APU的平板倒是有见到。

Atom和Tegra出现的背后原因?

  玩笑过后聊正事,Tegra和Atom挨得这么近先后出现绝不是简单的巧合,作为传统PC市场中的两大“霸主”级选手Intel和NVIDIA两家竟然会和高通、德州仪器等厂商去争夺那个只用不到100mm²的“小芯片”市场!一枚桌面级顶级单核GTX580显示核心就能“装下”超过10枚具有完整运算功能的Tegra 2 SoC芯片。

你们聊着我还有点事儿 融聚趋势之我见
Tegra 2当年跟Atom的对比

  一个是传统桌面级市场、一个是低功耗移动市场,两个看似不沾边的行业因为一个叫互联网的东西无线化而发生了美丽的邂逅,会产生出怎样的火花?我们不知道,只等未来给我们答案。今天笔者就与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两款芯片以及它们出现的原因和现实意义。

产品:凌动 D2500 Intel CPU 回到顶部阅读

Atom表现一般 Intel寄予厚望

Atom的诞生背景:

  新一代移动网络设备平台(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移动产品,轻巧便携,方便日常办公。随着体积的减小,产品的散热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作为发热大户处理器当然是需要技术创新来做保障的。英特尔在2008年3月初发布了新的低功耗处理器家族,命名为Atom(阿童木?),中文名称凌动。

  Ps.话说Atom和Larrabee——Intel的X86 GPU以及代号“Many Core”的两款已经先天折腰的芯片背后有莫大的关系呢,有兴趣的网友请询问强大的度娘;当然另一方面其实Larrabee和Many Core项目并没有完全放弃,它的理念还是存在的,只是换了个名字——叫Knight Corner,前段时间刚跟大家见过面。



Atom发展路线

Atom的具体产品应用:


透过Tegra和Atom之发展趋势看全平台化
漂亮的EeePC系列NetBook

  最早开卖上网本的ASUS旗下EeePC系列大多都采用了Atom处理器,当然也有用APU芯片的产品。

你们聊着我还有点事儿 融聚趋势之我见
LG GW990

  当然上面那个真的不算什么,这款采用了Atom系列处理器的LG GW990拥有一块可视面积达4.8寸的超大触控屏,另外高达1020 x 480分辨率、32:15显示模式的设计,会为你提供最佳的网络浏览以及视频体验,内置一颗500W像素摄像头,支持 WCDMA网络制式,配备1850mAh锂电池。

  当然,到目前也没见到这款手机正式的上市,但是毫无疑问,这是Atom完全可以被用在手机上最有力的证据!

Atom未来发展之路:

  据国外媒体消息, Intel英特尔将于2012年针对移动设备市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 推出两款Atom系列处理器,正式参与移动设备芯片厂商竞争行列。这两款处理器均采用32nm制造工艺,属于Atom系列芯片。其中一款代号为“Medfield”,另一款则为英特尔首款基于Atom SoC解决方案的处理器,两种均使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两款新品移动芯片与以往Atom系列设计不同,Medfield芯片不仅包含了处理器内核和GPU,还集成了I/O元件,北桥核心,支持SATA接口、USB接口和PCI Express插槽等。据路线图显示,Intel将降低该芯片的成本和功耗,从多个角度提供移动设备的最终解决方案,使自家的处理器足以与ARM、Nvidia 和 Texas Instruments展开竞争。

你们聊着我还有点事儿 融聚趋势之我见

  不过新解决方案仍需等到2013年,英特尔才会推出基于新架构的Atom处理器,代号为Silvermont,采用32纳米工艺技术和3D晶体管,使其较目前的2D晶体管技术降低至少50%的功耗,并实现性能和功能的进一步融合,在低功耗市场加强竞争力。

  而在Medfield和SOC两款处理器之间,英特尔还计划推出针对低功耗市场的第二款芯片暂无任何信息。国外媒体Anandtech认为,这款芯片也扔将采用32nm制造工艺,但或将启用双核心,并可能支持Hyper Threading超线程技术,GPU也将采用PowerVR设计,整合到Oak Trail平台上,加大与双核ARM芯片厂商Nvidia和Qualcomm在平板市场上的竞争力。

回到顶部阅读

找对突破口的Tegra势头正猛

NVIDIA Tegra芯片诞生:

  2011年绝对可以称得上是Tegra的元年,这颗在2011年无限风光的SoC芯片发布于2010年,正是第一台Android 3.0平板XOOM的发售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这颗“1000倍于Atom”的芯片。


Tegra 3的对比测试

  当然Tegra一代并不是NVIDIA正式涉足手机级芯片市场的产品,而是早在2003年NVIDIA就已经开始窥视手机芯片市场了,虽然接触的人不多,但是GoForce系列真确实存在过:

GoForce系类芯片列表:


名称 发表日期 核心频率(MHz) 晶振(MHz) 嵌入式
存储器
显存容量(MB) 显示分辨率 相机(百万像素)
GoForce 2150 2003年9月23日 ? 14-27 160KB SRAM ? 176 × 208 1.0
GoForce 3000 2004年2月25日 ? 2-6 320KB SRAM ? 640 × 480 2.0
GoForce 4000 2004年2月25日 ? 2-6 640KB SRAM ? 640 × 480 3.0
GoForce 4500 2004年9月22日 ? 2-13 1280KB SRAM ? 640 × 480 3.0
GoForce 4800 2005年2月16日 ? 2-13 1280KB SRAM ? 640 × 480 3.0
GoForce 5300 2006年2月13日 200 2-13 2.25MB EDRAM 2/8 640 × 480 2.0
GoForce 5500 2006年2月13日 200 2-13 640KB SRAM 2/8 1024 × 768 10.0
GoForce 6100 2007年2月12日 250 ? 2.25MB EDRAM 8/16 1024 × 768 10.0

  2008年2月——继iPhone一代发布的第二年,早已敏锐洞察到了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潜力的NVIDIA非常令人震惊的向业界发布了旗下一款重量级跨界产品——Tegra SoC芯片!

你们聊着我还有点事儿 融聚趋势之我见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ZUNE HD也还是很漂亮的 

  当然,NVIDIA的Tegra第一代芯片作为NVIDIA初次试水SoC领域的“处女作”并未获得很大的成功,只有曾经的微软ZUNE HD还在提醒着我们它的存在。但是毫无疑问Tegra 1的正式出现向世人宣告了NVIDIA一条全新重量级产品线的诞生。

Tegra具体产品应用:

你们聊着我还有点事儿 融聚趋势之我见
Galaxy Tab家族

  来自三星Galaxy Tab平板系列中的8.9以及10.1两款堪称Android代表级的Tablet都一致采用了Tegra 2 SoC芯片。这两款产品除了屏幕尺寸外其它参数基本一致:1280X800的分辨率、1GB RAM和Tegra 2处理器

你们聊着我还有点事儿 融聚趋势之我见
这个是i9103

  三星的i9103与目前销量最好的双核Android手机i9100外观几乎一样,两者的区别就是i9103采用了NVIDIA的Tegra 2处理器;而且屏幕材质不是AMOLED,这一点比较遗憾,但是不可否认其整体还是很优秀的手机。

未来发展路线:

透过Tegra和Atom之发展趋势看全平台化
一年一代的更新速度甩开对手

  NVIDIA Tegra处理器赢得了不少智能手机、平板机设计,但仅有单纯的CPU处理器是不行的,想在移动领域站稳脚跟就必须掌握通信技术,于是NVIDIA收购了Icera,于是3G/4G即将进驻Tegra。NVIDIA老大黄仁勋在花旗全技术会议上宣布:“Wayne是我们的下一代(Tegra)处理器,伴随而至的还会有一颗名为‘Grey’的处理器。”我们将会把Tegra处理器和Icera调制解调器整合到一个非常小的3G/4G芯片内,满足智能手机市场的广泛需求。”

  Wayne将是NVIDIA的第四代Tegra处理器,取代将于今年底面世的Kal-El,定于2012年面世。它将采用28nm新工艺制造,拥有四到八个ARM架构处理器核心、24-64个DX11 CUDA图形核心,可用于高性能智能手机、平板机、小型笔记本等设备。

  当然,我们从代号“Wayne”的第四代Tegra芯片中看到了两个熟悉的名词——CUDA、ARM,是不是不自觉的联想到了Maxwell?NVIDIA将与2013年末发表的GTX700系列!Tegra和Geforce系列将回来走上同构架道路?至少现在我们有理由这么想。

回到顶部阅读

Win8脚踏两只船 未来值得期待

从上面两页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Atom和Tegra之间的很多相似之处:

● 都希望争取到平板、手机市场份额

● 都可以看作是自家处理器构架的延续:
  Atom是Intel将X86构架打入平板、手机低功耗市场的重要武器,所以虽然现在Atom的表现还不尽如人意,但是Intel拥有强大的半导体工艺以及丰富的处理器设计经验,例如在缓存体系方面任何Intel的竞争对手的差距都远不是一点两点的远。
  Tegra被NVIDIA寄予厚望,显然NVIDIA是在靠着低走高的路线,靠同样是ARM构架的Tegra奠定坚实的基础后再推出桌面级芯片。

● 两者各有优势:
  Intel拥有这么多年X86积攒下来的软件优势、半导体工艺优势、芯片设计经验优势。当然网络时代软件编程的Web化将使得一款软件的平台迁移变得非常简单。
  NVIDIA采用被ARM授权的芯片具有无与伦比的低功耗优势,性能方面又能够满足网络时代的绝大多数需求。

不得不说的微软:


透过Tegra和Atom之发展趋势看全平台化
Windows8开发者预览版

  在Windows 8开发者预览版发布时微软向我们展示了从Desktop、Notebook到Tablet全平台的Windows 8。当然这个是X86版本的。

透过Tegra和Atom之发展趋势看全平台化
运行ARM版Windows 8的Tegra 3平板

  当然还有另一个真正惊世骇俗的ARM版本的Windows 8!Windows 8开发者预览展会上这款平板就有与大家见面,虽然只让看不让摸。但是从演示上来看其流畅性非常好!让我们对ARM版的Windows 8充满了期待,只是软件从理论上说是不靠谱的;但是有传闻微软在为部分程序“转码”,不知实际情况如何。

Windows嫁人了,老公有两个!

  微软宣布Windows 8将支持ARM处理器,这无疑是核弹级新闻!Wintel联盟这么多年携手打造这片大好河山,如今却只能“分手”,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的结局。

透过Tegra和Atom之发展趋势看全平台化
2012年底Windows将运行于Tegra3之上

Google也来掺合一脚:

  2010年的IDF上Intel曾经宣称旗下的x86平台将支持Android的运行,并且许多推出Atom双系统平板的厂商已经通过模拟器实现。在Intel最新发布的一段视频中,我们可以发现除原有的Windows 7/XP嵌入式系统、MeeGo、Linux(看来Intel仍然未决定是否放弃MeeGo)外,Atom已经加入了对Android的原生支持。

透过Tegra和Atom之发展趋势看全平台化

  新的嵌入式SoC解决方案Atom E6xx系列将在2012年1月正式开始支持Android 2.3 Gingerbread, 不过既然嵌入式方案可以做到,相信Oaktrail以及Cedar Trail等也一样行。此外Gingerbread仍然是面向智能手机的Android版本,Intel未说明是否支持Honeycomb,或许是在为将来一步过渡到Ice Cream Sandwitch作准备。

总结:

  原本的市场应该是X86在桌面,搭配Windows系统;ARM在移动,搭配Android等系统。结果现在Windows将支持ARM,Android支持X86,X86透过Atom想渗入移动市场,ARM想借Maxwell在桌面市场分一杯羹。场面极度混乱!

  当然,好的一方面是用户的选择面可以更广了,厂商为了争取用户产品也会越来越出色。但是缺点就是分裂、不兼容、资源浪费等情况了。

  虽然现在风平浪静,但是未来的战场硝烟已经升起,精彩程度如何我们一起期待!

查看本文作者 熊辉 的其他文章>>
给文章打分 5分为满分(共0人参与) 查看排行>>
频道热词:华硕主板  Intel  AMD  
视觉焦点
显卡技术应用热点
排行 文章标题
TOP10周热门显卡排行榜
  • 热门
  • 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