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ZOL首页 > 显卡 > 技术应用 > 显卡技术 > 市场技术诀窍 五一显卡选购完全手册

市场技术诀窍 五一显卡选购完全手册


CNET中国·ZOL 作者:中关村在线 山高皇帝远 【原创】 2006年04月25日 06:00 评论
回到顶部阅读

军备竞赛的高端市场 — GeForce 7800/7900 vs. Radeon X1800/1900

 

  在当前的IT世界中,图形领域无疑是最热闹的地方之一。作为现阶段的两大图形巨头,NVIDIAATI都在不遗余力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3D技术,力求吸引到更多的眼。不过,虽然都是图形界执牛耳者,但俗话说冤家路窄、同行相忌,两家公司对图形技术的理解却不尽相同,这也导致了其产品在设计架构和市场定位上的差异。纵观2005年,在传统的AGP市场及新兴的PCI-E市场中,这两大图形巨头均取得了骄人的战绩,杀了个难解难分。06年伊始,伴随着R580和G71图形核心的发布,ATI与NVIDIA新一轮的竞争已经缓缓拉开了帷幕。

军备竞赛的高端市场 — GeForce 7800/7900 vs. Radeon X1800/1900

  高端产品永远是标榜厂商技术实力,象征性大于实用性的形象产品,套用一个词就是“高处不胜寒”。因为良品率和价格问题,厂商清楚这部分产品卖不了多少,也不指望高端产品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利润,但两家厂商变着法子推出新产品无疑是在说:“买我的产品吧,我的显卡是最好的”。


市场技术诀窍 五一显卡选购完全手册
NVIDIA G71图形核心

  在高端市场中,NVIDIA先后部署了GeForce 7800GTX 256MB、GeForce 7800GTX 512MB、GeForce 7900GT和GeForce 7900GTX四款产品,其中最新的GeForce 7900系列显卡使用了90nm制造工艺的G71图形核心,提升了核心和显存工作频率,是110nm版G70图形核心(即GeForce 7800系列产品)的替代者和接班人。NVIDIA自2005年开始的稳健步伐使得其在图形领域斩获颇丰,110nm到90nm的顺利过渡让NVIDIA避免了NV30时代的悲剧。

市场技术诀窍 五一显卡选购完全手册
ATI R580图形核心

  反观ATI在2005年则显得相当激进,它首次将90nm制造工艺引入了其产品体系,并自上而下推出了全线90nm工艺的产品(之前都是高端显卡为确保良品率用老工艺,中低端产品用新工艺)。虽然这一做法在初期遇到了一些困难(例如R520核心的长时间跳票),但是从现在看来,更低的制造成本和更高的运行频率已经逐渐显出了威力。除了采用R520核心的Radeon X1800系列显卡之外,ATI在高端真正的杀手锏应当是稍后推出的Radeon X1900系列。Radeon X1900系列共有X1900XTX和X1900XT两款产品,均基于R580图形核心。出色的性能让它们重新树立了ATI在高端消费者心中的地位,而其像素操作单元:纹理操作单元 = 3:1的设计方式更是被看作了未来一段时间内显卡架构设计的趋势。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产品之外,在目前最新的Forceware驱动里,我们已经可以见到GeForce 7900GS的蛛丝马迹,联想到NVIDIA在7800时 代的产品布局和命名,7900GS推出的可能性相当大。当然,ATI那边也没闲着,Radeon X1900XL(一说GTO)也已经在媒体的口水中流传,其假想敌自然是前面 提到的GeForce 7900GS。届时,这两款产品究竟孰优孰劣,相信广大消费者心中自会有一个结论的。

  最后,还有一个市场是我们不得不说的,这就是高端AGP市场 。在这一“夕阳市场”中,目前只有NVIDIA抛出了16管线的GeForce 7800GS AGP ,用以接替已经停产的GeForce 6800Ultra和6800GT, 而ATI方面目前最高端的AGP产品还是上一代的Radeon X850XT PE AGP,而且已经奇货可居,显然,对于这一市场,ATI已经决心放弃。不过, 虽然GeForce 7800GS AGP早已独孤求败,但NVIDIA似乎并未知足,根据最新消息,NVIDIA在GeForce 7800GS AGP之后将会推出更高规格的GeForce 7900GT AGP。在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AGP平台上,GeForce 7900GT AGP很可能会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为AGP时代的谢幕划上圆满的句号。

  附1:市售主流高端显卡规格一览

市场技术诀窍 五一显卡选购完全手册
市售主流高端显卡规格一览(点击放大)

  附2:市售主流高端显卡产品推荐

     有钱也要会花 10款发烧显卡总动员

 

回到顶部阅读

眼花缭乱的中端市场 — GeForce 7600/6800/6600GT vs. Radeon X1600/X800

 

  相对于曲高和寡的高端市场,中端显卡市场就显得热闹了很多——一来可供选择的产品数量明显增多,二来中端产品在给出了不错性能的同时提供了更平易近人的价格。由于中端产品和高端产品在技术层面上往往一脉相承,只是在规格上向价格做了一定程度的妥协,因此消费者已经不再倚重其技术特点,大家更关心的是其性价比如何或者是否具有可改造性等因素,所以我们将在下面的介绍中着重分析一下N/A两家产品线的布局。


市场技术诀窍 五一显卡选购完全手册
NVIDIA G73图形核心

  纵观NVIDIA在中端市场的产品分布,由于GeForce 7600GT/GS的到来,主持大局的接力棒已经由代号为G73的7600系列担当,“前朝遗老”6800系列已经风光不在。不过,作为业界第一枚正式支持SM3.0的显示芯片,风光了整个2004年的6800虽然已经让出了性能之王的宝座,但拿到现在的中端市场仍然是可以独挡一面的产品,加上后期采用7800GT底板的6800GS强势登场,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6800系列在中端显卡市场中的生命周期,同时也造就了2005年年末1499元的性价比神话。除了6800系列之外,NVIDIA的另一经典产品GeForce 6600GT也不容忽视。这款NVIDIA GeForce6时代的明星如今已将身价降到了900元以下,成熟的工艺和仍然不俗的性能让它成为了当前最具性价比的千元显卡。

市场技术诀窍 五一显卡选购完全手册
ATI RV530图形核心

  ATI在中端市场的产品布局可以说是“旧貌”和“新颜”并存,前者以R4xx核心的Radeon X800GTO为代表,后者的主力则是基于RV530核心的新贵Radeon X1600 Pro/XT和被屏蔽了部分管线的Radeon X1800GTO,它们组成了ATI在中端市场的混合军团。虽然Radeon X800GTO系列只是SM 2.0级别的显示芯片,但由于其硬件规格起点高(显存256Bit),加上核心具备一定的可改造性,使其在市场上尚占有一席之地。Radeon X1600自上市之日起就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作为ATI中端SM 3.0市场的拳头产品,在“军火供应商”同德的大力支持下,国内几大知名通路商更是掀起了一股非公版大潮。目前同德版Radeon X1600 Pro(注意,不是XT)公价定在了899,对市场杀伤力非常大,频率上更是不按理出牌,相当多厂商行为的超频版X1600 Pro使得X1600 XT变的无人问津。至于Radeon X1800GTO,应当说它与竞争对手的GeForce 6800GS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在传说中性能更好、价格更便宜的Radeon X1700系列出来之前,Radeon X1800GTO将会扛起对撼GeForce 7600GT的重任。

  AGP方面,受购买力影响,中端市场的新品要比高端市场多不少。ATI虽然拒绝了Radeon X1800 AGP的诞生,但为了照顾老用户的升级需要,它还是推出了采用桥接芯片的Radeon X1600 AGP版,避免了AGP平台ATI没有SM 3.0产品的尴尬局面,这一动作也被很多A饭看作是ATI在AGP平台上带来的“最后晚餐”。而NVIDIA在中端AGP市场的产品部署却没有采用桥接的解决方案,Radeon X1600 AGP版的直接竞争对手GeForce 6800GS AGP是地地道道的原生AGP产品,虽然采用了相对古老的NV40核心,但却可以降低风险并有效控制成本,可谓一举两得。

  附1:市售主流中端显卡规格一览

市场技术诀窍 五一显卡选购完全手册
市售主流中端显卡规格一览(点击放大)

  附2:市售主流中端显卡产品推荐

     钱得花在刀刃上10款超值中端显卡推荐

     千元新霸主 6款7600GS性价比大比拼

     最低7XX元 高性价比名牌6600GT曝光

回到顶部阅读

够用就好的低端市场 — GeForce 7300/6600 VS Radeon X1300

 

  低端市场是两家厂商“走量”的地方,同时也是产生利润的摇篮,整天充斥在我们耳边的“阉割”、“缩水”等词汇也大部分是针对低端市场的产品,可见在低端市场,技术已经是噱头,而价格才是最有说服力的东西,一句话:够用就行。加上低端市场往往是新制造工艺最好的“试验田”,因此无论是NVIDIA还是ATI,都很舍得花心思和力气在低端市场开发新产品。


市场技术诀窍 五一显卡选购完全手册
NVIDIA G72图形核心

  GeForce 7300GS是目前NVIDIA在低端市场力捧的一颗新星,它采用了最新的90nm制造工艺,核心频率高达550MHz,远胜此前110nm制程的6500系列。当然,90nm工艺除了带来更高的核心时钟外,也带来了更好的超频性能,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功耗。GeForce 7300GS还支持NVIDIA第二代TurboCache技术,最大能够支持到512MB显存,这对于低端市场还是相当有吸引力的。目前上市的GeForce 7300GS显卡分为P280(Full Size)和P381(Low Profile)两种,LP版7300GS显存部分通常采用了4颗32M×16bit规格3.0ns GDDR2颗粒,组成256MB/64bit显存规格,显卡默认频率为550/530MHz。而FS版本则侧重与提升显存的频率,虽然只提供了128MB的板载显存,但采用了4颗单颗规格为16M×16bit的2.5ns GDDR2显存颗粒,显卡默认达到550/800Hz的水平,性能较LP版有较大提升。

  GeForce 7300LE是NVIDIA专门针对大规模系统集成商和OEM市场推出的一款以低价为诉求的显卡,其规格比GeForce 7300GS更低,但和7300GS一样支持TurboCache 2.0技术。GeForce 7300LE一般采用Low Profile设计,搭配128MB/64bit显存,核心/显存默认工作频率为450MHz/700MHz。不过现在部分品牌的GeForce 7300LE已经出现在零售市场,对价格极度敏感的用户不妨考虑一下该产品。

  除了上面两款GeForce7系列的新品之外,昔日的中端主力GeForce 6600目前也已经降入了低端市场。对于GeForce 6600,相信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完整的8条渲染管线和足量的128bit显存位宽是其最吸引人的地方。只是目前低价6600在工作频率和显存使用方面不同品牌之间差异很大,消费者在选购时要多加留意。

市场技术诀窍 五一显卡选购完全手册
ATI RV515图形核心

  ATI方面,基于RV410核心的Radeon X550XT虽然价格足够便宜,但技术相对落后,加上缺乏对SM3.0/HDR支持,使其在与GeForce 6600LE的竞争中落于下风,在这个背景下,ATI推出了接替Radeon X550系列,基于新一代RV515图形核心的Radeon X1300。Radeon X1300采用最新的TSMC 90nm工艺,集成约1.05亿晶体管,具备4条渲染管线和2个顶点处理单元,支持Shader Model 3.0和最新的Avivo视频引擎。Radeon X1300Pro的核心/显存频率为600/800MHz,配备了256MB显存,是该系列中相对高频的产品,提供了比6600LE更好的性能。Radeon X1300系列还有另外两种规格的产品,分别是频率450/500MHz的标准版和支持HyperMemory技术、频率450MHz/1GHz的廉价版产品。由于公版X1300采用了和X1600完全相同的PCB和供电设计,目前个别有实力的厂商已经推出了采用X1600标准设计的强化版&超频版X1300显卡。

  显存位宽128bit的Radeon X1300性能比GeForce 7300GS要好,不过7300GS的价格显得更有竞争力,两者各有千秋。在架构上,7300GS和X1300同属新架构下高端产品的衍生物,在核心制程上,7300GS与X1300不相上下。但是由于7300GS显存规格为64bit,因此只需4颗GDDR2显存便可以达到标准,而X1300的128bit规格则需要8颗,相比显存成本,7300GS只是X1300的一半,优势十分明显。不过,64Bit的X1300显卡也已经在市场上出现,成本的下降使得竞争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从目前来看,随着公版产品价格的滑落和同德版7300GS的大面积铺货,不少品牌的7300GS的零售价格也顺势直下到499元,同时搭配GDDR3显存的高频版本则扼守在了599元的价位上。从没有超过599元的7300GS的市场定位我们可以看出,7300GS打的是价格牌。X1300这边,随着TSOP GDDR和GDDR3显存的引入,X1300无论是在成本还是性能上都能做很灵活的部署,TSOP版的Radeon X1300Pro可以卖到599元,这个价位上的7300GS难有招架之力,而799元的GDDR3版X1300 Pro则会在性能上一骑绝尘。从售价最低599、最高799元的X1300系列产品中,我们可以看到ATI对X1300系列产品的布局侧重于在性能方面。

  在AGP市场,继X1600 AGP后,X1300也通过桥接芯片推出了AGP版本,不过市场接受度不高。因为低端AGP市场已经相当饱和,9550造成的市场惯性还没有完全消退,加上桥接芯片导致的成本上升,X1300 AGP不被看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NVIDIA方面则没有什么新动作,廉价,性能又还过得去的6200A依然担当着低端AGP市场出货的主力。

  附1:市售主流低端显卡规格一览

市场技术诀窍 五一显卡选购完全手册

  附2:市售主流低端显卡产品推荐

     劳动人民买得起10款超值低端显卡推荐

     决战500元市场 A卡与N卡价格战火拼

     来自低端的怒吼 14款7300GS超频横评

回到顶部阅读

拒绝偷工减料 显卡选购三板斧(上)

 

  看了本文前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当前的主流显卡产品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但是,面对着众多的品牌和型号,您是不是会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呢?下面,小编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选购显卡方面的经验,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市场技术诀窍 五一显卡选购完全手册
我们坚决抵制缩水的山寨卡

  首先,很多人对非公版显卡的印象不是很好,认为非公版就意味着缩水。我们不否认部分小品牌为了一味追求低价而牺牲了产品应有的质量。同时,由于显卡产品同质化相当严重,使得一些杂牌山寨卡凭借着极低的价格充斥在一些二、三级电脑市场。通常这些产品会使用劣质电容、杂牌或者未知名的低速显存,并用大块散热片覆盖显存,还美其名曰:超大散热片云云……小厂商的不负责任加上某些不良商家的鼓吹使得一些消费者在购买显卡时栽了跟头、花了冤枉钱……那么,怎么样买到好显卡呢?好显卡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看:

1.PCB层数

  PCB是大家在购买显卡时容易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些小品牌厂商经常动脑筋的地方。PCB是英文Printed Circuit Board的缩写,直接翻译过来就是“印刷线路板”之意,是显卡当中必不可少的部件。如果说显示芯片是“心脏”的话,那么PCB板就好比是“骨架”。一块显卡要想跑的稳,超的高,“骨架”必须要结实。

  目前低端显卡——特别是500元以下的显卡——普遍使用4层PCB,这种PCB的特点是中间有2层走线铜箔专门用来做电源层和地层,这样PCB板上的电源网络及地网络布线时就可以不必特别去关注,只要将板子上的其它电气网络布通以后,再将各个结点的电源网络及地网络分别联到电源层和地层即可。

市场技术诀窍 五一显卡选购完全手册
显卡的PCB直接关系了显卡的品质

  不难发现,4层PCB的显卡因为布线简单,只能满足显卡基本的使用或者用在对稳定性要求比较低的场合。而在对电气性能有较高要求或者对稳定性有极强需求的使用场合——比如超频——4层PCB就显得捉襟见肘了。于是工程师们想到用6层板、8层板来进行设计。6层板是在4层板基础上增加了2层信号走线铜箔,8层板则是在6层板基础上又增加了2层信号走线铜箔,依次类推。毫无疑问,多层PCB可以承担更大的负载电流,屏蔽掉更多的噪音,故可以极大地提高整个系统工作的稳定性,而这正是一块好显卡所必须的。目前顶级的GeForce 7900GTX或Radeon X1900XTX已经使用了10层PCB,显而易见,采用多层PCB是一块好显卡的前提条件,没有一个厂商会为一块不足500元的显卡去使用6层甚至8层PCB。

2.供电模块

  供电模块的质量高低对板卡工作的稳定性有直接影响,特别芯片在超频后,所需的电流强度大幅增加,如果供电模块无法满足芯片的需要,则超频后就会直接导致死机、画屏,也就是超频失败。因此在挑选板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PCB上供电模块的用料是否充足。

市场技术诀窍 五一显卡选购完全手册
显卡采用的开关电路示意图

市场技术诀窍 五一显卡选购完全手册
GeForce 7800GTX的供电模块

  显卡上的直流电源模块通常分两大类:线性电源方式和开关电源方式,它们的工作方式都是采取降压工作方式,即输出端电压要低于输入端。线性电源模块由一个集成调节器件加上输入、输出端的电容所组成。由于线性电源工作时输入输出端的压降都是由稳压器来承受,而稳压器通常都是把这个压降转化成了热量散发出去,所以线性电源模块发热量大,工作效率较低。为了弥补线性电源的这些不足,人们将目光逐渐投向了开关电源模块。开关电源模块具有效率高(可达90%以上)、发热量小(或基本上不发热)的特点,但造价也相对于线性电源高了许多。

  目前显卡供电模块的设计已经全部以开关电源为标准。开关电源的核心是一个直流转直流的芯片(英文名是DC/DC),也有的公司命名为PWM(Plus Width Modulator脉冲宽度调制器),再外接两只场效应管(MOSFET)、一只肖特基二极管、一只电感、数只Low ESR电容等组成滤波回路。

 

回到顶部阅读

拒绝偷工减料 显卡选购三板斧(下)

 

3.电容/电感用料

  从成本上讲,电容是一片显卡除核心,显存之外成本最高的物料,一些山寨小厂的显卡之所以卖的比品牌显卡便宜的多,一大原因就是使用了杂牌的、电气规格相对较低的电容。而名牌电容,尤其是日系大厂三洋、日本化工、松下等品牌的电容因性能好,成本同样高,一般只有大厂才会采用。另一方面,电容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显卡的使用寿命和超频性能 ,虽然我们说购买显卡不能“唯电容论”,但在显卡同质化相当严重,缩水非公版大行其道的今天,电容的好坏成了一快好显卡很重要的决定因素。


市场技术诀窍 五一显卡选购完全手册
Sanyo Oscon SVP铝固态聚合物电容

  目前在中高端显卡上使用的电容主要有固态聚合物电容和普通电解电容,以及少量的钽电容。固态聚合物电容由于其低ESR(等效串联电阻)值、耐高温、不爆浆等诸多优点而被广大显卡厂商所采用,这其中,又以三洋的Oscon系列电容最为出名。广为人知的SVP、SEP等型号的电容就隶属于Oscon系列里的导电性高分子铝固态电容系列,该系列电容以其极佳的电气性能和适合工厂SMT(表面安装技术)流水线的特性而经常在中高端显卡上出现。

市场技术诀窍 五一显卡选购完全手册
紫色的是Sanyo Oscon TCNQ系列高档电容,采用直插封装

  三洋常见的Oscon电容中,除了上面的SVP系列之外,还有阴极采用TCNQ有机材料的有机半导体铝固态电容。TCNQ材料的出现,使电解电容的性能可以直接挑战传统陶瓷电容。这个系列的电容均采用直插封装,电容外部有PVC塑料外皮,外皮颜色为紫色,ESR值只有10毫欧姆 。TCNQ电容有着很低的ESR,并且ESR并不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TCNQ电容的稳定性相当高,使用寿命也远远超出了一般的电解电容。

  除了电容,电感也是关系显卡稳定性和超频性能的一大因素。目前显卡上所用的电感都为贴片电感,结构上都以绕线结构为主,我们在显卡上常见到的电感主要有以下三种,从左到右依次为:DIP绕线式电感,SMD立式电感,SMD封闭式电感。

市场技术诀窍 五一显卡选购完全手册 市场技术诀窍 五一显卡选购完全手册 市场技术诀窍 五一显卡选购完全手册
DIP绕线式电感           SMD立式电感             SMD封闭式电感

  由于电感器是工作在高频环境中,因此完全的裸露的电感器会导致磁力线在周围散发,不仅有效导磁系数低,其磁场辐射也会影响邻近部件的工作。因此,普通的DIP绕线式电感在当前的中高端显卡上根本不能使用。立式电感器无此缺点,其线圈都绕在“工”形磁芯上,工作时磁力线很少散发,有效导磁系数较高,磁场辐射小,对邻近部件影响小。同时占空系数小,分布电容也小。封闭式电感内部仍是绕线结构,只是增加了一个外壳。但不要小看这个外壳,磁路封闭后不会干扰周围的元器件,也不会受临近元器件的干扰,可输出更稳定纯净的电流。

附:常见的几大日系电容品牌

  Nichicon:Nichicon(音译尼吉康)公司成立于1950年8月1日,是日本电解电容行业的三大企业之一,在全电解电容技术领域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Nichicon产品范围主要是电解电容器。Nichicon电容的防暴纹是“十”字型。

  Sanyo:Sanyo(三洋)在电解电容行业里面的地位,类似三星在数字家电行业里面的地位,其电容的种类和产量,研发技术水准在业界都是数一数二的。单从性能上看,Sanyo可能并不算最高端的品牌,但是从生产规模、供货能力、品控能力和研发水平综合评判,Sanyo绝对是如今电容行业里的龙头老大。Sanyo普通电解电容的防暴纹是“K”字型。

  Chemicon:Chemicon即日本化工,Chemicon电容外皮上没有标示厂牌,但在电容侧面会著明相应的产品型号,大家在显卡、主板上常见的KZG,KZJ,KZE等系列电容就是Chemicon的产品,该系列电容的防暴纹酷似奔驰汽车的标志,很好判断。

  Panasonic:Panasonic就是大家熟悉的松下,其在电解电容和陶瓷电容上的制造实力很强,高端产品主要以钽固体聚合物电容为主,所以在一般硬件里面使用的很少。松下的Gold(金装电容)电解电容系列很有名,防暴纹是“T”字型,侧面有“M”标记。

  Rubycon:Rubycon即红宝石,是日本三大电容器厂家之一,其主要产品为以铝电解电容、塑胶薄膜电容器为主的各种电容产品。著名的DIY主板品牌升技就曾经在其产品里广泛使用红宝石电容,主要产品有MBZ,MCZ系列电容,品质优异。防暴纹为英文字母“K”字型,侧面注有“Rubycon”字样 。

  俗语说“不怕货比货,就怕不识货”,如何让消费者做到识货就是我们ZOL评测室的责任和义务。由于大部分消费者都对电脑产品了解较少,而且如今的电脑产品又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所以让每一个消费者都了解产品的细节显然是不现实的。板卡的选购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并没有现成的教材可以照搬,说老实话,不少的DIY硬件高手就是在不断的上当,受骗中成长起来的,以上介绍的内容,虽然谈不上很全面,但都是普通消费者会遇到的实际问题,我们把它拿出来,就是希望大家在购买产品时能少走弯路,买到自己称心如意的东西。

查看本文作者 山高皇帝远 的其他文章>>
给文章打分 5分为满分(共0人参与) 查看排行>>
频道热词:华硕主板  Intel  AMD  
视觉焦点
显卡技术应用热点
排行 文章标题
TOP10周热门显卡排行榜
  • 热门
  • 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