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试总结:我等你等了好久
HD7970不仅在构架结构上明显接近了Fermi构架,如果不考虑资源总量等技巧性差异,两者在逻辑结构的方向层面也可以说已经完全相同了。在经历了5年曲折的摸索和前进之后,AMD终于为我们奉上了一款契合API需求同时DirectX 11实际性能也确实非常优秀的构架。
HD7970核心照
因为ALU团簇结构的趋同,Tahiti与Fermi构架之间有了一定的可比性,我们可以近似的将之看做两个运算结构相同,但缓冲比例搭配不同的体系。以各自在当前制程下所能够接受的资源总量来衡量,Fermi在缓冲资源部分投注的比例相对更大,而Tahiti构架则更加倾向于大量运算单元配备少量缓冲,这种倾向,让Tahiti看上去更加接近原教旨的GPU以及GPGPU。
Fermi构架单元对缓冲的调用过程
HD7970定位单芯旗舰显卡,它的如期到来再次让AMD攥紧了自己手中的传统武器——先发构架。HD7970不仅拥有取得长足进步的DirectX 11性能,小巧的核心面积,更拥有包括DirectX 11.1在内的诸多全新特性。快速先发不仅能够让AMD利用新的特性抢占市场真空期,在与竞争对手的对决中第三次取得了先机,更能让消费者更早获得更高性能的产品。HD7970适合注重性能的旗舰级玩家,尽管它的噪音和温度表现还有待改进,但其优势的DirectX 11性能足以令渴望性能的玩家们对其投来赞许的目光,并让AMD再次在产品层面走在了NVIDIA的前面。
Tahiti及其之后的构架表现令人期待
NVIDIA如果希望在这种状况下扳回劣势,除了进一步提升Kepler构架的绝对性能之外,还需要在可制造性以及功耗层面进一步强化自己的表现。如果Kepler构架单芯旗舰的绝对性能能够领先HD7970达20%以上,市场的接受度也会随之提升不小,而可制造性或者说芯片面积的合理优化,不仅能够让市场进一步接受这一迟到的作品,更能为后续在sweet spot领域的布局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HD7970出现之前,AMD一直处在追随者的状态下。HD7970的出现,让AMD基本完成了在逻辑设计方向上的追赶,甚至具备了与NVIDIA一同探索并提出与过去不同的发展方向的资格。不论是转向偏重原教旨GPGPU强调的并行吞吐,维持现有的多样化应用要求的更大的灵活性,亦或是在两者之间寻找unified cache资源配置的平衡点,NVIDIA未来与AMD所做的事情将趋于相同。这不仅能够让游戏编程界在思想上获得统一,更能让双方将更多的精力投注到构架逻辑结构的优化方面并为我们带来更多更加精彩的产品。
HD7970的出现创造和改变了很多东西,它精巧的结构的令人赏心悦目,它具备与Fermi接近的逻辑结构以及与Larrabee类似的吞吐模式,它扭转了AMD在单元复用率方面的劣势,它的灵活度远超任何一款曾经出现的ATI/AMD图形构架,它拥有比过去好得多的DirectX 11游戏性能,它将AMD GPU长达5年的错误或者说迷茫一扫而空,并为AMD的未来发展指明了道路。但HD7970毕竟是一款面向旗舰级玩家的产品,真正能够为企业带来利润的,显然是sweet spot及以下级别的构架。有了良好的开端,AMD能否将构架层面的诸多改进和优势进一步发扬到普通用户层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