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试总结:D线压力降临
对于HD7950的测试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通过对成绩的汇总以及解析,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奇特的现象——HD7950在图形性能方面并未甩开对手上代的单芯旗舰,甚至可以说与之打得难解难分;HD7950的功耗仅相当于HD7970的60~70%,却以完全相同的构架和工艺提供了后者85%甚至以上的性能;HD7950甚至在不少场合拥有比HD7970更好的通用计算性能;这些奇特的现象,最终都指向了一个方向——HD7950的各方面表现,都开始正面承受来自5870致命D线的影响了。
为AMD创造了过低D线的HD5870
诚然,在进行HD7970首发测试时,我们曾经称赞过它是一款优秀的产品,但那是在当时缺乏参照物的前提下进行的。一个月之后的今天,当我们收到HD7950并完成全部测试之后,我们彻底改变了对HD7970的看法。以今天的眼光来看,HD7970的表现不仅可以用“失控”来形容,而且可以说HD7970成了整个AMD DirectX 11 D线的又一个直接受害者。
早在去年Tahiti构架的解析文章中我们就曾经提到过,Tahiti构架是非常优秀的,但它受到了来自D线的影响并最终只能以较小的规模面世。AMD无法也不愿意对Tahiti的芯片总面积进行放大,这不仅令了大量的单元配备得不到充足的unified cache资源,更让目前Tahiti构架GPU无法真正利用吞吐规模来掩盖虽然大幅改善但依旧存在的资源密度不足所造成的延迟,等效放大了缓冲密度的HD7950获得了ALU团簇单元复用率的大幅提升就是最典型的证据。
规模和频率是一对此消彼长的双生体,如果规模无法实现放大,那么提升性能的唯一手段就只有提升频率一途了。因此,被D线束缚住规模的HD7970拥有了极高的默认运行频率,而代价则是超过TSMC 28nm工艺理想Vt近20%的最终运行电压,以及由此带来的极高的默认满载功耗。HD7950的发布,让我们看到了“正常版”的Tahiti构架所应该具有的功耗/性能表现,如果以HD7950的功耗来衡量,HD7970根本就已经处在了脱缰野马一般的状态。
不仅HD7970,就连我们现在测试的HD7950同样也受到了来自D线的影响。作为次级旗舰,HD7950拥有相当“常规”的与旗舰之间的性能差异,15%这样一个与旗舰的差距在数代的次级旗舰中都不算很大的数值,但这种正常的差异比例却因为HD7970本来就不高的性能而最终转化成了HD7950相对较低的绝对性能,并令其最终落到了与对手上代旗舰缠斗的境地,这在双方构架均要发生完全更迭的GPU换代过程中从来没有发生过。
roadmap上来看,7950和7870之间的相互挤压相当明显
除此之外,HD7950还会影响到整个南岛时代AMD产品线的布局。较低的性能下限会直接影响到后续sweet spot级产品的性能表现和综合定位,令其直接面对并对HD7800系列造成全方位的压迫,HD7800系列的旗舰型号如果想要处在顶级sweet spot适度的位置,其性能势必会与HD7950十分接近,如果放弃对手上代旗舰性能这一sweet spot惯常的目标,转而以自家上代旗舰作为出发点的话,HD7800系列的性能又会像多米诺骨牌那样继续对下面更低阶的产品性能进行压迫,并最终导致整条产品线的性能低落。虽然这种局面存在造成错位竞争局面的可能,但AMD整条新产品线的表现也因此而存在雪崩的风险,手握更大D线下方空间的NVIDIA到底有多大的就范的必要和可能,我们目前也还不得而知。
如果当初HD5870没有那样令人扼腕的短视,HD7970将会拥有更大的规模,并以更低的频率获得更好的绝对性能,留给HD7950的性能空间也将会更大,如今这些问题也就都不会出现了。
好吧,让我们抛开这些陈年的旧账以及相对虚幻的未来不谈,仅以现有的HD7970来衡量,现在的HD7950到底算什么呢?
我们在开篇中就已经提到过了,HD7950就像一艘更加强调火力和机动性同时放弃了一部分防御力的战列巡洋舰,它拥有比HD7970更高的单元复用率和灵活shader处理能力,在非纯吞吐通用计算领域甚至有比后者更强的表现,删减的规格以及更加理智的默认频率和默认电压也让它的功耗温度非常出色。但是,规模的删减让它的材质和吞吐能力相应的受到了限制,因此在游戏领域的表现仅能达到后者的85%。最后,同时也是最关键的,它的售价还不到HD7970的80%。
XFX FX795A-TBD显卡
低得多的功耗和发热,更高的单元复用率,相差并不大的性能,更低的售价以及令人期待的超频后性能,相对于HD7970来说,我们认为HD7950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是一款更加值得购买和使用的产品。它拥有更好的性能价格比,十分强大的性能功耗比以及非常不错的性能发掘空间,至于AMD将如何利用这些优势来弥补D线压迫带来的绝对性能方面的问题,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