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月、十一月共有九款新品相继发布
相比2012年,2013年NVIDIA/AMD两家图形芯片厂商的新品首发速度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年伊始,NVIDIA率先吹起新品首发的号角,GTX TITAN、GTX 780、GTX 770、GTX 760的接连发布让NVIDIA迅速占领了旗舰级和中高端显卡市场。AMD自然不甘示弱,十月份Radeon R9 280X、Radeon R9 270X、Radeon R7 260X三款显卡的发布再次打响中高端市场争夺战。同时,于十月末发布的Hawaii核心Radeon R9-290X成功撼动单芯旗舰GTX TITAN的卡皇地位,而Radeon R9-290的相继发布又将高端显卡的价格门槛进一步拉低,进而致使NVIDIA迅速发布GTX 780GHz和GTX 780Ti回击对手。总之,在2013年即将过去的最后两个月里,NVIDIA/AMD显卡市场争夺战正愈演愈烈。
NVIDIA/AMD两家图形芯片厂商互相竞争势必会带来一轮又一轮的价格下调,在GTX 780GHz发布之时,NVIDIA宣布将GTX 780的零售价格从4799元下调至3799元,更有厂商将旗下公版/非公版GTX 780的零售价格下调至3399/3299元(当然想以该价格买还是需要一些附加条件的)。除此之外,考虑到完整Kepler的庞大规格和相比GTX 780的首发定价,GTX 780Ti首发4999元的零售价格也算“良心”。
相比Radeon HD7000时代HD7870首发2699~2999元的夸张售价,Radeon R9-280X 1899~2099元的首发定价要更加“务实”。Radeon R9-270X 1399~1599元、R7-260X 999~1099元的售价不仅提升了新显卡的首发性价比,而且进一步提升了后续市场竞争力。同时,Radeon R7-260X的发布还弥补了国内低端显卡市场没有Radeon HD7790的遗憾,伴随Radeon R9-290X、R9-290、R9-270、R7-250和R7-240的相继上市,AMD可谓在高、中、低全系显卡市场全面开花。
十月、十一月的显卡界是马不停蹄的,NVIDIA GeForce GTX 780GHz、GTX 780Ti,AMD Radeon R9-290X、R9-290、R9-280X、R9-270X、R7-260X、R9-270、R7-250、R7-240十款产品几乎同时发布,这在业内尚属首次。同时各显卡厂商的非公版,甚至是超公版产品也陆续铺货电商或卖场。如何在琳琅满目的高、中、低全系新品中选择最称心如意的产品,已成为2013年底最值得讨论的话题。
2013年横评客观性能篇:《脱去华丽外表 19款A/N显卡民用级横评》
2规格横评评测规范及评分细则
● 19款A/N显卡规格横评参测厂商及产品简介
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19家厂商参与此次A/N显卡规格横评,按品牌英文首字母顺序分别是翔升(ASL)、华硕(ASUS)、镭风(COLORFIRE)、七彩虹(COLORFUL)、迪兰(DATALAND)、耕升(GAINWARD)、影驰(GALAXY)、小影霸(HASEE)、希仕(HIS)、映众(Inno3D)、铭鑫(MACY)、铭瑄(MAXSUN)、祺祥(M-ONE)、微星(MSI)、昂达(ONDA)、蓝宝石(SAPPHIRE)、讯景(XFX)、盈通(YESTON)和索泰(ZOTAC)。参测显卡型号及简要规格如下表所示:
注意:参加本次规格横评的19款A/N显卡中,除了昂达GTX760典范2GD5采用纯公版设计外,其它显卡均采用非公版或者超公版设计。
● 19款A/N显卡规格横评评测规范
参与此次民用级横向评测的各厂商的显卡均为全新的市场零售版,任何工程测试样品及包装、附件不完整等存在“缺陷”或“问题”的产品均不参与测试。
● 19款A/N显卡规格横评评分细则
以往,显卡规格横评通常采用“同型号显卡”或“同价格区间显卡”的对比测试方式。但鉴于十月、十一月NVIDIA/AMD两家图形芯片厂商一共发布了十款定位不同的新品,同时考虑到不同用户对显卡有不同使用需要,并且本次规格横评几乎涵盖了高、中、低端的绝大部分新品,因此这些参测显卡将与对应的纯公版显卡进行对比,结论自然是讨论每款参测显卡与对应的纯公版显卡在规格方面的品质差距。
本次规格横评由“供电”、“电容”、“电感”、“MOSFET”和“产品特性”五个测试项目共同组成,每款显卡规格横评成绩占年度横评总成绩的50%,各单项评分细则构成如下:
>> 供电:基础分值10分,比对应公版显卡每多一项供电+1分;
>> 电容:与对应公版显卡相同20分,每高一级+1分,每低一级-1分,(电容品质顺序:电解电容>固态电容>钽电容);
>> 电感:与对应公版显卡相同20分,每高一级+1分,每低一级-1分,(电感品质顺序:开放式电感>半开放式电感>封闭电感>贴片电感);
>> MOSFET:与对应公版显卡相同20分,每高一级+1分,每低一级-1分,(MOSFET品质顺序:D-PAK封装>Power PAK封装>LF-PAK封装>DrMOS封装>Direct FET封装);
>> 产品特性:每多一项产品特性+4分,无产品特性不加分。
3显卡供电功能简介
● 显卡供电模块知识简介
显卡的稳定运行,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整机的稳定工作,而稳定的供电,又是显卡稳定运行的前提。所谓稳定,就是显卡在满负荷运行时,电源可以提供相对稳定的电压,保证电流供应,不会因为显卡负荷大导致电压变化,进而影响供电稳定、影响显卡性能。
显卡规格不断发展,频率不断提高,性能越来越强,单靠一相供电已经不能满足显卡的供电需求,采用多相供电是降低显卡内阻及发热量的有效途径,同时还提高了电流输入和转换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显卡的稳定运行。
一相供电大概能提供30A的电流,实际上这是一个范围,因为这个电流值受多种因素影响。首先是电路走线设计要符合电气性能规范,不符合要求的电路设计用再好的料都是无用的;其次是元器件用料是否到位,用料质量是否过硬,当然好的供电电路会增加显卡的生产成本,所以用户在选购产品时,要多注意供电的用料和设计。
电路的设计是有讲究的,以两相供电为例,有2×2相的,有2×3相的,甚至还有2×4相的。这里说的2×X相供电,是指每一相上桥和下桥均有2个MOS管负载。那么X高有什么好处呢,在线圈释放能量的时候,整个回路要有大电流通过,特别是功耗较高的显卡,电流更大,而MOS管正好在这个回路中,这时候MOS管内阻的大小就很重要。当电流一定的时候,降低MOS内阻,能够有效减少发热量,于是许多厂商都在供电部分采用多个MOS管并联来降低内阻。
4显卡电容功能简介
● 显卡电容功能简介
电容是存储电荷的容器,它的作用是保证电源对板卡及相关配件的供电稳定,过滤掉电流中的杂波,将纯净的电流输给GPU和显存部分。显卡电容的主要作用是滤波,防止电源输出电压因电源输入电压的小幅波动而波动。电容对显卡稳定性影响较大,尤其是显卡供电电路所使用的电容,这部分电容主要对输入电流做第一次过滤,这部分电容出现问题则直接影响显卡的运行稳定。
上图是一个简单的、并不完整的电容分类表,主要列举了一些在板卡设备上最常见的电容类型,通过这个直观的树型图表可以对电容的分类、命名方式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板卡上常见的电容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电解液电容、固态电容和钽电容。通常不同品牌不同种类的电容在外表上会有所区别,以方便厂商和用户识别,具体可以从电容顶部、电容外壳颜色和标注信息三个方面进行区分。
电解液电容:这类电容采用铝作为阳极材质,传统电解液作为阴极材质,耐压性好,价格便宜。电解液电容可以从顶部的防爆凹槽进行品牌区分,而常见的防爆凹槽主要有“K”字型、“+”型“三瓣”型和“T”字型四种。
固态电容:固态电容具备环保、低阻抗、高低温稳定、耐高温及高信赖度等优越特性。由于固态电容特性优于液态铝电容,而导电性、频率特性及寿命均更为优秀,适用于低电压、高电流的应用,因此成本要比电解液电容更高。固态电容因为不存在爆浆问题,所以没有设计防爆凹槽。
钽电容:钽电解电容的体积很小,且普遍使用贴片式安装,外壳一般采用树脂封装,虽然体积小巧,但容量不小,很多型号的容量和电压都能够接近于传统的直立铝电解电容。钽电容的介质为阳极氧化后生成的五氧化二钽,它的介电能力比铝电容的三氧化二铝介质要高。因此在相同容量下,钽电容的体积比铝电容更上,再加上钽的性持比较稳定,所以通常情况下,钽电容性能要比铝电容好,当然后成本也更加高昂。
除此之外,某些板卡还会将电解液电容“伪装”成固态电容来以次充好,虽然伪装的电解液电容外观与固态电容相仿,但通过电容顶部的防爆凹槽压痕,我们还是可以比较容易地区分固态电容与伪装的假固态电容。
5显卡电感功能简介
● 显卡电感功能简介
电感在整个供电系统的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过滤高频信号,二是与MOSFET管、电容等组成直流电转换电路。电感性能的好坏,与其所采用的铜钱粗细、缠绕方式和有无磁芯有关。一个好的电感线圈,如果采用单线缠绕,铜线应该粗大一些,同时保证缠绕间隔均匀;如果采用多股铜线缠绕,每股铜线之间要相隔均匀,同时周围分布也要尽量均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感在封装方式上发生了很大地变化。目前在一些主板或者显卡上已经几乎看不到铜丝缠绕的电感,取而代之的是采用PVC封装的立式线圈电感或是黑色塑料封装的屏蔽式电感。从本质上说这些电感在性能上没有多大的区别,但从电感的实际运用上看,当电路中的电流较强时,其所使用的电感体积较大,而当电路中的电流相对较弱时,所采用的电感体积一般较小。因此目前不少显卡的供电电路中都会采用小型的立式线圈电感或是屏蔽式电感。
电感线圈主要有滤高频、缓冲和储能的作用,一般来说线径越大,或者并行线数越多,性能就越好。另外电感线圈还有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就最大耐电流值,当然这个在外观上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厂商在选料的时候才会根据GPU的实际情况决定,耐电流越大,价格相对越高。
全开放式电感:价格低廉,散热较好,受电磁干扰非常大,提供的电流不够纯净,目前在显卡中已经基本消失,只有在电流不高的显存位置才会偶尔使用。
半封闭式电感:价格适中,防电磁干扰效果良好,同时在高频电流通过时不会发生异响,散热效果良好,可以提供大电流值,不过目前仅有少部分纯公版或者做工粗糙的显卡才会使用得到。
全封闭式电感:防电磁干扰良好,但由于采用全封闭设计,某些厂商会在线圈部分做文章,有些劣质的全封闭式电感在有高频电流通过时会发出“吱吱”的异响,散热一般。目前板显产品普遍使用的,就是这种全封闭式电感。
贴片电感:价格适中,不过耐电流能力有限,仅适用电流小的地方。某些厂商在电流输入处使用贴片电感代替大插件电感,这样做的目的是节省成本及空间,但当板卡提供的电压变化较大时,会出现烧掉的危险。
6显卡MOSFET功能简介
● 显卡MOSFET功能简介
MOS管的英文全称叫MOSFET,即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场效应管,属于场效应晶体管中的绝缘栅型,因此MOS管有时被称为场效应管。
在一般电子电路中,MOS管通常被用于放大电路或开关电路。而在板卡上的电源稳压电路中,MOS管扮演的角色主要是判断电位,为元器件提供稳定的电压。MOS管一般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组成一组出现在板卡上,不过MOS管不能单独使用,必须和电感线圈、电容等元器件共同组成滤波稳压电路,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优势。
D-PAK封装MOSFET Power PAK封装MOSFET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MOSFET生产商主要有ST、ON(安森美)、Infineon、Fairchildsemi(飞兆)、台湾富鼎先进、台湾茂达、aosmd等等。而MOSFET的封装方式,常见的分别为“D-PAK”、“Power PAK”、“LF-PAK”、“DrMOS”和“Direct FET”五种,其中LF-PAK封装MOSFET就是我们通常提到的“八爪鱼”MOSFET,这种MOSFET在判断电压、提供稳定电压的效果上要优于两脚和四脚MOSFET。
7翔升GTX780金刚版规格介绍
● 翔升GTX780金刚版规格介绍
翔升GTX780金刚版3G D5采用基于28nm制程工艺,Kepler架构设计的GK110图形核心。该显卡拥有2304个流处理器、48个ROPs单元和192个TMUs单元,完美支持DirectX 11游戏特效、CUDA、PhysX物理加速和SLI双卡互联等技术。
翔升GTX780金刚版3G D5采用非公版PCB设计,供电部分采用核心与显存独立的8+2相供电方案,元器件采用全固态电容与全贴片电感,辅以6pin+8pin外接供电接口,为显卡的稳定运行及超频提供充足的保障。
翔升GTX780金刚版3G D5搭载SK海力士GDDR5高速显存颗粒,显存容量3072MB,显存位宽384Bit,显存带宽288.4GB/s,显卡的默认频率为967/6008MHz。该显卡支持Turbo Boost 2.0动态超频技术,超频后的核心频率最高可提升至1006MHz。
翔升GTX780金刚版3G D5搭载自主研发设计的S.R.M全覆盖、三风扇、五纯铜热管、全尺寸鳍片开放式智能散热系统。铜质散热底座能够将核心温度通过热管快速传导至鳍片,再由三智能调速风扇极速排出,在保证散热的同时还提供了出色的噪音控制。
翔升GTX780金刚版3G D5采用双DVI+HDMI+DisplayPort视频输出组合,支持市面上绝大多数显示器的接口需要。同时该显卡支持单卡多联屏技术,满足了不同用户对显卡的不同使用需要。
8翔升GTX780金刚版规格横评测试成绩
● 翔升GTX780 金刚版3G D5测试之“供电”
● 翔升GTX780 金刚版3G D5测试之“电容”
● 翔升GTX780 金刚版3G D5测试之“电感”
● 翔升GTX780 金刚版3G D5测试之“MOSFET”
● 翔升GTX780 金刚版3G D5测试之“产品特性”
● 翔升GTX780 金刚版3G D5成绩汇总
9华硕战神MARS760规格介绍
● 华硕战神MARS760-4GD5规格介绍
华硕战神MARS760-4GD5采用基于28nm制程工艺,Kepler架构设计的GK104图形核心。该显卡拥有1152×2个流处理器、32×2个ROPs单元和96×2个TMUs单元,完美支持DirectX 11游戏特效、CUDA、PhysX物理加速和SLI双卡互联等技术。
华硕战神MARS760-4GD5采用非公版PCB设计,供电部分采用核心与显存独立的10+2相供电方案,元器件采用全固态电容与全贴片电感,辅以8pin+8pin外接供电接口,为显卡的稳定运行及超频提供充足的保障。
华硕战神MARS760-4GD5搭载SK海力士GDDR5高速显存颗粒,显存容量2048MB×2,显存位宽256Bit×2,显存带宽192.3GB/s,显卡的默认频率为1006/6008MHz。该显卡支持Turbo Boost 2.0动态超频技术,超频后的核心频率最高可提升至1072MHz。
华硕战神MARS760-4GD5搭载自主研发设计的DirectCU II全覆盖、双风扇、八纯铜热管、全尺寸鳍片开放式金属散热系统。铜底直触式设计能够将核心温度通过热管快速传导至鳍片,再由双智能调速风扇极速排出,在保证散热的同时还提供了出色的噪音控制。
华硕战神MARS760-4GD5采用3-DVI+Mini DisplayPort视频输出组合,支持市面上绝大多数显示器的接口需要。同时该显卡支持单卡多联屏技术,满足了不同用户对显卡的不同使用需要。
10华硕战神MARS760规格横评测试成绩
● 华硕战神MARS760-4GD5测试之“供电”
● 华硕战神MARS760-4GD5测试之“电容”
● 华硕战神MARS760-4GD5测试之“电感”
● 华硕战神MARS760-4GD5测试之“MOSFET”
● 华硕战神MARS760-4GD5测试之“产品特性”
● 华硕战神MARS760-4GD5成绩汇总
11镭风R7-260X毒蜥规格介绍
● 镭风R7-260X毒蜥 Twin-2GD5规格介绍
镭风R7-260X毒蜥 Twin-2GD5采用基于28nm制程工艺,GCN架构设计的Bonaire图形核心。该显卡拥有896个流处理器、16个ROPs单元和56个TMUs单元,完美支持DirectX 11游戏特效、Mantle API和CrossFire双卡交火等技术。
镭风R7-260X毒蜥 Twin-2GD5采用非公版PCB设计,供电部分采用核心与显存独立的6+2相供电方案,元器件采用全固态电容与全封闭电感,辅以6pin外接供电接口,为显卡的稳定运行及超频提供充足的保障。
镭风R7-260X毒蜥 Twin-2GD5搭载SK海力士GDDR5高速显存颗粒,显存容量2048MB,显存位宽128Bit,显存带宽108.8GB/s,显卡的默认频率为1200/6800MHz。
镭风R7-260X毒蜥 Twin-2GD5搭载自主研发设计的“大红圈”全覆盖、双风扇、三热管、全尺寸鳍片、开放式金属散热系统。铜底直触式设计能够将核心温度通过热管快速传导至鳍片,再由双智能调速风扇极速排出,在保证散热的同时还提供了出色的噪音控制。
镭风R7-260X毒蜥 Twin-2GD5采用双DVI+HDMI+DisplayPort输出组合,支持市面上绝大多数显示器的接口需要。该显卡还支持单卡多联屏技术,满足了不同用户对产品的不同使用需要。
12镭风R7-260X规格横评测试成绩
● 镭风R7-260X 毒蜥 Twin-2GD5测试之“供电”
● 镭风R7-260X 毒蜥 Twin-2GD5测试之“电容”
● 镭风R7-260X 毒蜥 Twin-2GD5测试之“电感”
● 镭风R7-260X 毒蜥 Twin-2GD5测试之“MOSFET”
● 镭风R7-260X 毒蜥 Twin-2GD5测试之“产品特性”
● 镭风R7-260X 毒蜥 Twin-2GD5成绩汇总
13七彩虹iGame九段780规格介绍
● 七彩虹iGame·九段780规格介绍
七彩虹iGame·九段780采用基于28nm制程工艺,Kepler架构设计的GK110图形核心。该显卡拥有2304个流处理器、48个ROPs单元和192个TMUs单元,完美支持DirectX 11游戏特效、CUDA、PhysX物理加速和SLI双卡互联等技术。
七彩虹iGame·九段780采用非公版PCB设计,供电部分采用核心与显存独立的12+2相供电方案,元器件采用全日系钽电容与全iPP低阻抗封闭电感,辅以8pin+8pin外接供电接口,为显卡的稳定运行及超频提供充足的保障。
七彩虹iGame·九段780搭载三星0.33ns GDDR5高速显存颗粒,显存容量3072MB,显存位宽384Bit,显存带宽307.8GB/s,显卡的默认频率为863/6008MHz。该显卡采用一键超频式设计,开启后显卡的核心/显存频率高达1124/6412MHz,自动超频(Turbo Boost 2.0)后的核心频率最高可提升至1176MHz。
七彩虹iGame·九段780搭载自主研发设计的“九段MK2战甲”全覆盖、三风扇、五热管、全尺寸鳍片、开放式金属散热系统。铜质散热底座能够将核心温度通过热管快速传导至鳍片,再由三智能调速风扇极速排出,在保证散热的同时还提供了出色的噪音控制。
七彩虹iGame·九段780采用双DVI+HDMI+DisplayPort视频输出组合,支持市面上绝大多数显示器的接口需要。同时该显卡支持单卡多联屏技术,满足了不同用户对显卡的不同使用需要。
14七彩虹iGame九段780规格横评测试成绩
● 七彩虹iGame·九段780测试之“供电”
● 七彩虹iGame·九段780测试之“电容”
● 七彩虹iGame·九段780测试之“电感”
● 七彩虹iGame·九段780测试之“MOSFET”
● 七彩虹iGame·九段780测试之“产品特性”
● 七彩虹iGame·九段780成绩汇总
15迪兰DEVIL R9-270X规格介绍
● 迪兰DEVIL R9-270X 2G规格介绍
迪兰DEVIL R9-270X 2G采用基于28nm制程工艺,GCN架构设计的Pitcairn图形核心。该显卡拥有1280个流处理器、32个ROPs单元和80个TMUs单元,完美支持DirectX 11游戏特效、Mantle API和CrossFire双卡交火等技术。
迪兰DEVIL R9-270X 2G采用非公版PCB设计,供电部分采用核心与显存独立的7+2相供电方案,元器件采用全固态电容与全封闭电感,辅以6pin+6pin外接供电接口,为显卡的稳定运行及超频提供充足的保障。
迪兰DEVIL R9-270X 2G搭载尔必达GDDR5高速显存颗粒,显存容量2048MB,显存位宽256Bit,显存带宽185.6GB/s,显卡的默认频率为1180/5800MHz。
迪兰DEVIL R9-270X 2G搭载自主研发设计的“三重奏”全覆盖、三风扇、四热管、全尺寸鳍片、开放式金属散热系统。铜质散热底座能够将核心温度通过热管快速传导至鳍片,再由三智能调速风扇极速排出,在保证散热的同时还提供了出色的噪音控制。
迪兰DEVIL R9-270X 2G采用双DVI+HDMI+双Mini DisplayPort输出组合,支持市面上绝大多数显示器的接口需要。该显卡还支持单卡多联屏技术,满足了不同用户对产品的不同使用需要。
16迪兰DEVIL R9-270X规格横评测试成绩
● 迪兰DEVIL R9 270X 2G测试之“供电”
● 迪兰DEVIL R9 270X 2G测试之“电容”
● 迪兰DEVIL R9 270X 2G测试之“电感”
● 迪兰DEVIL R9 270X 2G测试之“MOSFET”
● 迪兰DEVIL R9 270X 2G测试之“产品特性”
● 迪兰DEVIL R9 270X 2G成绩汇总
17耕升GTX760关羽版规格介绍
● 耕升GTX760关羽版规格介绍
耕升GTX760关羽版采用基于28nm制程工艺,Kepler架构设计的GK104图形核心。该显卡拥有1152个流处理器、32个ROPs单元和96个TMUs单元,完美支持DirectX 11游戏特效、CUDA、PhysX物理加速和SLI双卡互联等技术。
耕升GTX760关羽版采用非公版PCB设计,供电部分采用核心与显存独立的8+2相供电方案,元器件采用全固态电容与全封闭电感,辅以8pin+8pin外接供电接口,为显卡的稳定运行及超频提供充足的保障。
耕升GTX760关羽版搭载SK海力士GDDR5高速显存颗粒,显存容量2048MB,显存位宽256Bit,显存带宽192.3GB/s,显卡的默认频率为1111/6008MHz。该显卡支持Turbo Boost 2.0动态超频技术,超频后的核心频率最高可提升至1176MHz。
耕升GTX760关羽版搭载“瑞士AC”全覆盖、三风扇、五纯铜热管、全尺寸鳍片、开放式散热系统。铜质散热底座能够将核心温度通过热管快速传导至鳍片,再由三智能调速风扇极速排出,在保证散热的同时还提供了出色的噪音控制。
耕升GTX760关羽版采用DVI+HDMI+双Mini DisplayPort视频输出组合,支持市面上绝大多数显示器的接口需要。同时该显卡支持单卡多联屏技术,满足了不同用户对显卡的不同使用需要。
18耕升GTX760关羽版规格横评测试成绩
● 耕升GTX760 关羽版测试之“供电”
● 耕升GTX760 关羽版测试之“电容”
● 耕升GTX760 关羽版测试之“电感”
● 耕升GTX760 关羽版测试之“MOSFET”
● 耕升GTX760 关羽版测试之“产品特性”
● 耕升GTX760 关羽版成绩汇总
19影驰GTX780名人堂规格介绍
● 影驰GTX780名人堂规格介绍
影驰GTX780名人堂采用基于28nm制程工艺,Kepler架构设计的GK110图形核心。该显卡拥有2304个流处理器、48个ROPs单元和192个TMUs单元,完美支持DirectX 11游戏特效、CUDA、PhysX物理加速和SLI双卡互联等技术。
影驰GTX780名人堂采用非公版PCB设计,供电部分采用核心与显存独立的10+2相供电方案,元器件采用全固态电容与全封闭电感,辅以8pin+8pin外接供电接口,为显卡的稳定运行及超频提供充足的保障。
影驰GTX780名人堂搭载尔必达GDDR5高速显存颗粒,显存容量3072MB,显存位宽384Bit,显存带宽288.4GB/s,显卡的默认频率为1006/6008MHz。该显卡支持Turbo Boost 2.0动态超频技术,超频后的核心频率最高可提升至1059MHz。
影驰GTX780名人堂搭载自主研发设计的“真·无双”全覆盖、双风扇、四热管、全尺寸鳍片、开放式散热系统。铜质散热底座能够将核心温度通过热管快速传导至鳍片,再由双智能调速风扇极速排出,在保证散热的同时还提供了出色的噪音控制。
影驰GTX780名人堂采用双DVI+HDMI+DisplayPort视频输出组合,支持市面上绝大多数显示器的接口需要。同时该显卡支持单卡多联屏技术,满足了不同用户对显卡的不同使用需要。
20影驰GTX780名人堂规格横评测试成绩
● 影驰GTX780名人堂测试之“供电”
● 影驰GTX780名人堂测试之“电容”
● 影驰GTX780名人堂测试之“电感”
● 影驰GTX780名人堂测试之“MOSFET”
● 影驰GTX780名人堂测试之“产品特性”
● 影驰GTX780名人堂成绩汇总
● 小影霸GK50Ti伏羲版规格介绍
小影霸GK50Ti伏羲版采用基于28nm制程工艺,Kepler架构设计的GK106图形核心。该显卡拥有768个流处理器、16个ROPs单元和64个TMUs单元,完美支持DirectX 11游戏特效、CUDA、PhysX物理加速和SLI双卡互联等技术。
小影霸GK50Ti伏羲版采用非公版PCB设计,供电部分采用核心与显存独立的3+1相供电方案,元器件采用全固态电容与全封闭电感,辅以6pin外接供电接口,为显卡的稳定运行及超频提供充足的保障。
小影霸GK50Ti伏羲版搭载三星GDDR5高速显存颗粒,显存容量2048MB,显存位宽128Bit,显存带宽86.4GB/s,显卡的默认频率为1006/5400MHz。
小影霸GK50Ti伏羲版搭载全覆盖、单风扇、开放式散热系统。散热底座能够将核心温度快速传导至鳍片,再由风扇极速排出,在保证散热的同时还提供了出色的噪音控制。
小影霸GK50Ti伏羲版采用VGA+DVI+HDMI视频输出组合,支持市面上绝大多数显示器的接口需要。同时该显卡支持单卡多联屏技术,满足了不同用户对显卡的不同使用需要。
● 小影霸GK50Ti伏羲版测试之“供电”
● 小影霸GK50Ti伏羲版测试之“电容”
● 小影霸GK50Ti伏羲版测试之“电感”
● 小影霸GK50Ti伏羲版测试之“MOSFET”
● 小影霸GK50Ti伏羲版测试之“产品特性”
● 小影霸GK50Ti伏羲版成绩汇总
23HIS R9-280X冰立方规格介绍
● HIS R9 280X iPower冰立方超频版规格介绍
HIS R9 280X iPower冰立方超频版采用基于28nm制程工艺,GCN架构设计的Tahiti图形核心。该显卡拥有2048个流处理器、32个ROPs单元和128个TMUs单元,完美支持DirectX 11游戏特效、Mantle API和CrossFire双卡交火等技术。
HIS R9 280X iPower冰立方超频版采用非公版PCB设计,供电部分采用核心与显存独立的7+2相供电方案,元器件采用全固态电容与全封闭电感,辅以8pin+8pin外接供电接口,为显卡的稳定运行及超频提供充足的保障。
HIS R9 280X iPower冰立方超频版搭载SK海力士GDDR5高速显存颗粒,显存容量3072MB,显存位宽384Bit,显存带宽288.0GB/s,显卡的默认频率为1000/6000MHz。
HIS R9 280X iPower冰立方超频版搭载自主研发设计的“IceQ X2”全覆盖、双风扇、五热管、全尺寸鳍片、开放式金属散热系统。铜质散热底座能够将核心温度通过热管快速传导至鳍片,再由双智能调速风扇极速排出,在保证散热的同时还提供了出色的噪音控制。
HIS R9 280X iPower冰立方超频版采用DVI+HDMI+双Mini DisplayPort输出组合,支持市面上绝大多数显示器的接口需要。该显卡还支持单卡多联屏技术,满足了不同用户对产品的不同使用需要。
24HIS R9-280X冰立方规格横评测试成绩
● HIS R9 280X iPower冰立方超频版测试之“供电”
● HIS R9 280X iPower冰立方超频版测试之“电容”
● HIS R9 280X iPower冰立方超频版测试之“电感”
● HIS R9 280X iPower冰立方超频版测试之“MOSFET”
● HIS R9 280X iPower冰立方超频版测试之“产品特性”
● HIS R9 280X iPower冰立方超频版成绩汇总
25映众GTX770冰龙版规格介绍
● 映众GTX770冰龙版规格介绍
映众GTX770冰龙版采用基于28nm制程工艺,Kepler架构设计的GK104图形核心。该显卡拥有1536个流处理器、32个ROPs单元和128个TMUs单元,完美支持DirectX 11游戏特效、CUDA、PhysX物理加速和SLI双卡互联等技术。
映众GTX770冰龙版采用非公版PCB设计,供电部分采用核心与显存独立的5+1相供电方案,元器件采用全固态电容与全贴片电感,辅以6pin+8pin外接供电接口,为显卡的稳定运行及超频提供充足的保障。
映众GTX770冰龙版搭载三星GDDR5高速显存颗粒,显存容量2048MB,显存位宽256Bit,显存带宽230.4GB/s,显卡的默认频率为1150/7200MHz。该显卡支持Turbo Boost 2.0动态超频技术,超频后的核心频率最高可提升至1202MHz。
映众GTX770冰龙版搭载自主研发设计的“冰龙”全覆盖、三风扇、五热管、全尺寸鳍片、开放式散热系统。铜质散热底座能够将核心温度通过热管快速传导至鳍片,再由三智能调速风扇极速排出,在保证散热的同时还提供了出色的噪音控制。
映众GTX770冰龙版采用双DVI+HDMI+DisplayPort视频输出组合,支持市面上绝大多数显示器的接口需要。同时该显卡支持单卡多联屏技术,满足了不同用户对显卡的不同使用需要。
26映众GTX770冰龙版规格横评测试成绩
● 映众GTX770冰龙版测试之“供电”
● 映众GTX770冰龙版测试之“电容”
● 映众GTX770冰龙版测试之“电感”
● 映众GTX770冰龙版测试之“MOSFET”
● 映众GTX770冰龙版测试之“产品特性”
● 映众GTX770冰龙版成绩汇总
27铭鑫GTX770中国玩家版规格介绍
● 铭鑫GTX770-2GBD5中国玩家版规格介绍
铭鑫GTX770-2GBD5中国玩家版采用基于28nm制程工艺,Kepler架构设计的GK104图形核心。该显卡拥有1536个流处理器、32个ROPs单元和128个TMUs单元,完美支持DirectX 11游戏特效、CUDA、PhysX物理加速和SLI双卡互联等技术。
铭鑫GTX770-2GBD5中国玩家版采用非公版PCB设计,供电部分采用核心与显存独立的6+2相供电方案,元器件采用全固态电容与全贴片电感,辅以6pin+8pin外接供电接口,为显卡的稳定运行及超频提供充足的保障。
铭鑫GTX770-2GBD5中国玩家版搭载三星GDDR5高速显存颗粒,显存容量2048MB,显存位宽256Bit,显存带宽224.4GB/s,显卡的默认频率为1046/7012MHz。该显卡支持Turbo Boost 2.0动态超频技术,超频后的核心频率最高可提升至1085MHz。
铭鑫GTX770-2GBD5中国玩家版搭载自主研发设计的全覆盖、双风扇、五热管、全尺寸鳍片、开放式散热系统。铜质散热底座能够将核心温度通过热管快速传导至鳍片,再由双智能调速风扇极速排出,在保证散热的同时还提供了出色的噪音控制。
铭鑫GTX770-2GBD5中国玩家版采用双DVI+HDMI+DisplayPort视频输出组合,支持市面上绝大多数显示器的接口需要。同时该显卡支持单卡多联屏技术,满足了不同用户对显卡的不同使用需要。
28铭鑫GTX770中国玩家版规格横评测试成绩
● 铭鑫GTX770-2GBD5中国玩家版测试之“供电”
● 铭鑫GTX770-2GBD5中国玩家版测试之“电容”
● 铭鑫GTX770-2GBD5中国玩家版测试之“电感”
● 铭鑫GTX770-2GBD5中国玩家版测试之“MOSFET”
● 铭鑫GTX770-2GBD5中国玩家版测试之“产品特性”
● 铭鑫GTX770-2GBD5中国玩家版成绩汇总
29铭瑄R7-260X终结者规格介绍
● 铭瑄R7-260X终结者2G规格介绍
铭瑄R7-260X终结者2G采用基于28nm制程工艺,GCN架构设计的Bonaire图形核心。该显卡拥有896个流处理器、16个ROPs单元和56个TMUs单元,完美支持DirectX 11游戏特效、Mantle API和CrossFire双卡交火等技术。
铭瑄R7-260X终结者2G采用非公版PCB设计,供电部分采用核心与显存独立的5+1相供电方案,元器件采用全固态电容与全封闭电感,辅以6pin外接供电接口,为显卡的稳定运行及超频提供充足的保障。
铭瑄R7-260X终结者2G搭载SK海力士GDDR5高速显存颗粒,显存容量2048MB,显存位宽128Bit,显存带宽104.0GB/s,显卡的默认频率为1100/6500MHz。
铭瑄R7-260X终结者2G搭载全覆盖、双风扇、开放式散热系统。散热底座能够将核心温度快速传导至鳍片,再由双智能调速风扇极速排出,在保证散热的同时还提供了出色的噪音控制。
铭瑄R7-260X终结者2G采用DVI+HDMI+DisplayPort输出组合,支持市面上绝大多数显示器的接口需要。该显卡还支持单卡多联屏技术,满足了不同用户对产品的不同使用需要。
30铭瑄R7-260X终结者规格横评测试成绩
● 铭瑄R7 260X终结者测试之“供电”
● 铭瑄R7 260X终结者测试之“电容”
● 铭瑄R7 260X终结者测试之“电感”
● 铭瑄R7 260X终结者测试之“MOSFET”
● 铭瑄R7 260X终结者测试之“产品特性”
● 铭瑄R7 260X终结者成绩汇总
31祺祥R7-260X规格介绍
● 祺祥R7-260X规格介绍
祺祥R7-260X采用基于28nm制程工艺,GCN架构设计的Bonaire图形核心。该显卡拥有896个流处理器、16个ROPs单元和56个TMUs单元,完美支持DirectX 11游戏特效、Mantle API和CrossFire双卡交火等技术。
祺祥R7-260X采用非公版PCB设计,供电部分采用核心与显存独立的5+1相供电方案,元器件采用全固态电容与全封闭电感,辅以6pin外接供电接口,为显卡的稳定运行及超频提供充足的保障。
祺祥R7-260X搭载SK海力士GDDR5高速显存颗粒,显存容量2048MB,显存位宽128Bit,显存带宽112.0GB/s,显卡的默认频率为1150/7000MHz。
祺祥R7-260X搭载全覆盖、双风扇、开放式散热系统。散热底座能够将核心温度快速传导至鳍片,再由双智能调速风扇极速排出,在保证散热的同时还提供了出色的噪音控制。
祺祥R7-260X采用DVI+HDMI+DisplayPort输出组合,支持市面上绝大多数显示器的接口需要。该显卡还支持单卡多联屏技术,满足了不同用户对产品的不同使用需要。
32祺祥R7-260X规格横评测试成绩
● 祺祥R7-260X 2GD5测试之“供电”
● 祺祥R7-260X 2GD5测试之“电容”
● 祺祥R7-260X 2GD5测试之“电感”
● 祺祥R7-260X 2GD5测试之“MOSFET”
● 祺祥R7-260X 2GD5测试之“产品特性”
● 祺祥R7-260X 2GD5成绩汇总
33微星N780Lightning规格介绍
● 微星N780 Lightning规格介绍
微星N780 Lightning采用基于28nm制程工艺,Kepler架构设计的GK110图形核心。该显卡拥有2304个流处理器、48个ROPs单元和192个TMUs单元,完美支持DirectX 11游戏特效、CUDA、PhysX物理加速和SLI双卡互联等技术。
微星N780 Lightning采用非公版PCB设计,供电部分采用核心与显存独立的16+3相供电方案,元器件采用钽电容与全封闭电感,辅以8pin+8pin外接供电接口,为显卡的稳定运行及超频提供充足的保障。
微星N780 Lightning搭载尔必达GDDR5高速显存颗粒,显存容量3072MB,显存位宽384Bit,显存带宽288.4GB/s,显卡的默认频率为980/6008MHz。该显卡支持Turbo Boost 2.0动态超频技术,超频后的核心频率最高可提升至1033MHz。
微星N780 Lightning搭载自主研发设计的“Tri Frozr”全覆盖、三风扇、七热管、全尺寸鳍片、开放式豪华散热系统。铜质散热底座能够将核心温度通过热管快速传导至鳍片,再由三智能调速风扇极速排出,在保证散热的同时还提供了出色的噪音控制。
微星N780 Lightning采用双DVI+HDMI+DisplayPort视频输出组合,支持市面上绝大多数显示器的接口需要。同时该显卡支持单卡多联屏技术,满足了不同用户对显卡的不同使用需要。
34微星N780Lightning规格横评测试成绩
● 微星N780 Lightning测试之“供电”
● 微星N780 Lightning测试之“电容”
● 微星N780 Lightning测试之“电感”
● 微星N780 Lightning测试之“MOSFET”
● 微星N780 Lightning测试之“产品特性”
● 微星N780 Lightning成绩汇总
35昂达GTX760典范规格介绍
● 昂达GTX760典范规格介绍
昂达GTX760典范采用基于28nm制程工艺,Kepler架构设计的GK104图形核心。该显卡拥有1152个流处理器、32个ROPs单元和96个TMUs单元,完美支持DirectX 11游戏特效、CUDA、PhysX物理加速和SLI双卡互联等技术。
昂达GTX760典范采用纯公版PCB设计,供电部分采用核心与显存独立的4+2相供电方案,元器件采用全固态电容与全封闭电感,辅以6pin+6pin外接供电接口,为显卡的稳定运行及超频提供充足的保障。
昂达GTX760典范搭载SK海力士GDDR5高速显存颗粒,显存容量2048MB,显存位宽256Bit,显存带宽192.3GB/s,显卡的默认频率为980/6008MHz。该显卡支持Turbo Boost 2.0动态超频技术,超频后的核心频率最高可提升至1033MHz。
昂达GTX760典范搭载纯公版全覆盖、单涡轮风扇、封闭式散热系统。铜质散热底座能够将核心温度快速传导至鳍片,再由涡轮风扇极速排出,在保证散热的同时还提供了出色的噪音控制。
昂达GTX760典范采用双DVI+HDMI+DisplayPort视频输出组合,支持市面上绝大多数显示器的接口需要。同时该显卡支持单卡多联屏技术,满足了不同用户对显卡的不同使用需要。
36昂达GTX760典范规格横评测试成绩
● 昂达GTX760典范测试之“供电”
● 昂达GTX760典范测试之“电容”
● 昂达GTX760典范测试之“电感”
● 昂达GTX760典范测试之“MOSFET”
● 昂达GTX760典范测试之“产品特性”
● 昂达GTX760典范成绩汇总
37蓝宝石R9-280X毒药规格介绍
● 蓝宝石TOXIC R9 280X 3G GDDR5规格介绍
蓝宝石TOXIC R9 280X 3G GDDR5采用基于28nm制程工艺,GCN架构设计的Tahiti图形核心。该显卡拥有2048个流处理器、32个ROPs单元和128个TMUs单元,完美支持DirectX 11游戏特效、Mantle API和CrossFire双卡交火等技术。
蓝宝石TOXIC R9 280X 3G GDDR5 PCB正面
蓝宝石TOXIC R9 280X 3G GDDR5 PCB背面
蓝宝石TOXIC R9 280X 3G GDDR5采用非公版PCB设计,供电部分采用核心与显存独立的8+2相供电方案,元器件采用全固态电容与全封闭电感,辅以8pin+8pin外接供电接口,为显卡的稳定运行及超频提供充足的保障。
蓝宝石TOXIC R9 280X 3G GDDR5搭载SK海力士GDDR5高速显存颗粒,显存容量3072MB,显存位宽384Bit,显存带宽307.2GB/s,显卡的默认频率为1150/6400MHz。
蓝宝石TOXIC R9 280X 3G GDDR5搭载自主研发设计的全覆盖、三风扇、三热管、全尺寸鳍片、开放式散热系统。铜质散热底座能够将核心温度通过热管快速传导至鳍片,再由三智能调速风扇极速排出,在保证散热的同时还提供了出色的噪音控制。
蓝宝石TOXIC R9 280X 3G GDDR5采用双DVI+HDMI+双Mini DisplayPort输出组合,支持市面上绝大多数显示器的接口需要。该显卡还支持单卡多联屏技术,满足了不同用户对产品的不同使用需要。
38蓝宝石R9-280X毒药规格横评测试成绩
● 蓝宝石TOXIC R9 280X 3G GDDR5测试之“供电”
● 蓝宝石TOXIC R9 280X 3G GDDR5测试之“电容”
● 蓝宝石TOXIC R9 280X 3G GDDR5测试之“电感”
● 蓝宝石TOXIC R9 280X 3G GDDR5测试之“MOSFET”
● 蓝宝石TOXIC R9 280X 3G GDDR5测试之“产品特性”
● 蓝宝石TOXIC R9 280X 3G GDDR5成绩汇总
39讯景R9-280X-TDBD规格介绍
● 讯景R9-280X-TDBD规格介绍
讯景R9-280X-TDBD采用基于28nm制程工艺,GCN架构设计的Tahiti图形核心。该显卡拥有2048个流处理器、32个ROPs单元和128个TMUs单元,完美支持DirectX 11游戏特效、Mantle API和CrossFire双卡交火等技术。
讯景R9-280X-TDBD采用非公版PCB设计,供电部分采用核心与显存独立的7+2相供电方案,元器件采用全固态电容与全封闭电感,辅以6pin+8pin外接供电接口,为显卡的稳定运行及超频提供充足的保障。
讯景R9-280X-TDBD搭载尔必达GDDR5高速显存颗粒,显存容量3072MB,显存位宽384Bit,显存带宽307.2GB/s,显卡的默认频率为1080/6800MHz。
讯景R9-280X-TDBD搭载自主研发设计的全覆盖、双风扇、六热管、全尺寸鳍片、开放式散热系统。铜质散热底座能够将核心温度通过热管快速传导至鳍片,再由双智能调速风扇极速排出,在保证散热的同时还提供了出色的噪音控制。
讯景R9-280X-TDBD采用双DVI+HDMI+双Mini DisplayPort输出组合,支持市面上绝大多数显示器的接口需要。该显卡还支持单卡多联屏技术,满足了不同用户对产品的不同使用需要。
40讯景R9-280X-TDBD规格横评测试成绩
● 讯景R9-280X-TDBD测试之“供电”
● 讯景R9-280X-TDBD测试之“电容”
● 讯景R9-280X-TDBD测试之“电感”
● 讯景R9-280X-TDBD测试之“MOSFET”
● 讯景R9-280X-TDBD测试之“产品特性”
● 讯景R9-280X-TDBD成绩汇总
41盈通R7-260X游戏高手规格介绍
● 盈通R7-260X游戏高手规格介绍
盈通R7-260X游戏高手采用基于28nm制程工艺,GCN架构设计的Bonaire图形核心。该显卡拥有896个流处理器、16个ROPs单元和56个TMUs单元,完美支持DirectX 11游戏特效、Mantle API和CrossFire双卡交火等技术。
盈通R7-260X游戏高手采用非公版PCB设计,供电部分采用核心与显存独立的5+1相供电方案,元器件采用全固态电容与全封闭电感,辅以6pin外接供电接口,为显卡的稳定运行及超频提供充足的保障。
盈通R7-260X游戏高手搭载SK海力士GDDR5高速显存颗粒,显存容量2048MB,显存位宽128Bit,显存带宽112.0GB/s,显卡的默认频率为1150/7000MHz。
盈通R7-260X游戏高手搭载全覆盖、双风扇、开放式散热系统。散热底座能够将核心温度快速传导至鳍片,再由双智能调速风扇极速排出,在保证散热的同时还提供了出色的噪音控制。
盈通R7-260X游戏高手采用DVI+HDMI+DisplayPort输出组合,支持市面上绝大多数显示器的接口需要。该显卡还支持单卡多联屏技术,满足了不同用户对产品的不同使用需要。
42盈通R7-260X游戏高手规格横评测试成绩
● 盈通R7 260X游戏高手测试之“供电”
● 盈通R7 260X游戏高手测试之“电容”
● 盈通R7 260X游戏高手测试之“电感”
● 盈通R7 260X游戏高手测试之“MOSFET”
● 盈通R7 260X游戏高手测试之“产品特性”
● 盈通R7 260X游戏高手成绩汇总
43索泰GTX760至尊OC+规格介绍
● 索泰GTX760-2GD5至尊OC+规格介绍
索泰GTX760-2GD5至尊OC+采用基于28nm制程工艺,Kepler架构设计的GK104图形核心。该显卡拥有1152个流处理器、32个ROPs单元和96个TMUs单元,完美支持DirectX 11游戏特效、CUDA、PhysX物理加速和SLI双卡互联等技术。
索泰GTX760-2GD5至尊OC+采用非公版PCB设计,供电部分采用核心与显存独立的13+2相供电方案,元器件采用钽电容与全AIO低阻抗封闭电感,辅以6pin+8pin外接供电接口,为显卡的稳定运行及超频提供充足的保障。
索泰GTX760-2GD5至尊OC+搭载SK海力士GDDR5高速显存颗粒,显存容量2048MB,显存位宽256Bit,显存带宽198.7GB/s,显卡的默认频率为1137/6208MHz。该显卡支持Turbo Boost 2.0动态超频技术,超频后的核心频率最高可提升至1202MHz。
索泰GTX760-2GD5至尊OC+搭载自主研发设计的“极·酷”全覆盖、双风扇、五热管、全尺寸鳍片、开放式金属散热系统。铜质散热底座能够将核心温度快速传导至鳍片,再由双智能调速风扇极速排出,在保证散热的同时还提供了出色的噪音控制。
索泰GTX760-2GD5至尊OC+采用双DVI+HDMI+DisplayPort视频输出组合,支持市面上绝大多数显示器的接口需要。同时该显卡支持单卡多联屏技术,满足了不同用户对显卡的不同使用需要。
44索泰GTX760至尊OC+规格横评测试成绩
● 索泰GTX760-2GD5至尊OC+测试之“供电”
● 索泰GTX760-2GD5至尊OC+测试之“电容”
● 索泰GTX760-2GD5至尊OC+测试之“电感”
● 索泰GTX760-2GD5至尊OC+测试之“MOSFET”
● 索泰GTX760-2GD5至尊OC+测试之“产品特性”
● 索泰GTX760-2GD5至尊OC+成绩汇总
45全文总结:19款A/N显卡年度横评成绩排名
至此,19款A/N显卡规格横评的测试环节就基本告一段落。由于此次横评的参测显卡几乎涵盖了十月、十一月份发布的绝大多数新品,显卡与显卡之间无论产品定位还是零售价格均不相同,因此无法衡量产品与产品之间的品质差距,只能衡量每款参测显卡与对应公版显卡之间的品质差距。通过前面介绍的规格横评评分规则,我们已经了解公版显卡的分值为70分,那么所有参测显卡在规格横评中的成绩表现究竟如何?
● 19款A/N显卡规格横评成绩汇总
通过上面的规格横评成绩汇总表格可以看出,只有小影霸GK50Ti伏羲版一款产品在规格设计上略低于对应的纯公版显卡;由于昂达GTX760典范采用公版设计,因此在得分上也与对应的纯公版显卡相同;而在参测的所有非公版显卡中,微星N780 Lightning的规格设计与对应的纯公版显卡差距最大,七彩虹iGame·九段780、影驰GTX780名人堂、索泰GTX760至尊OC+、微星N780 Lightning和华硕MARS760均以达到超公版级别。
● 19款A/N显卡性能横评成绩汇总
>> 性能横评评分细则:由于“运行稳定性(供电)”分值已计入规格横评,因此“民用级横评(性能横评)”中将不再计算运行稳定性的分值。性能横评由“运行功耗”、“运行温度”、“游戏性能”和“零售价格”四个项目构成,每个项目的基础分值为25分,某显卡在某个项目中的最终得分计算公式=25±(某显卡在某项中相比对应公版显卡提升或降低的幅度百分比×25),例如某显卡在游戏测试项目中相比对应的公版显卡平均提升幅度为10%,那么该显卡在游戏环节的最终得分为25+25×10%=27.5分。性能横评总基础分值为100分,占年度横评总成绩的50%(规格横评同样占50%),若想了解19款参测A/N显卡性能方面的表现,请点击阅读。
● 19款A/N显卡年度横评最终排名
注意:公版显卡性能得分50分,规格得分35分,总分85分
以上就是19款A/N显卡年度横评的最终成绩排名。需要注意的是,每款参测显卡的总分是由该显卡相比对应纯公版显卡计算得出,代表的是参测显卡与对应公版显卡之间的平均综合表现上的差距,并不代表参测显卡与参测显卡之间的差距。至此,2013年显卡频道19款A/N显卡年度横评的评定工作就彻底告一段落,不知读者通过我们的测试,是否已经找到了自己热衷的产品?
中关村在线2013年度显卡横评第二篇正式上线,结合上一篇的性能测试,本文将扩展到产品的设计、功耗、温度等 更全面的测试。同时将两篇横评成绩合并,告诉您今年谁家在产品设计上更为出色。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