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线无战事?
既然CPU帝国在手机领域也上演了分裂的悲喜剧,那么桌面GPU惨烈的战火是否会延伸到这里呢?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商业的地方,就是战场。桌面GPU的惨烈战火,已经彻底燃遍整个手机及平板电脑领域了。
高通密集的roadmap应证了竞争的激烈
与桌面PC界不同,手机领域一直不具备DIY市场特殊的深入参与性以及快速更新周期,几乎所有用户在十几甚至几十个月之内都是成品的最终使用者,因此大多数人并未感受到传统手机显示领域激烈竞争产生的的浓烈火药味。我们买来手机之后,通常只会关注屏幕清不清楚、通话质量是否优秀、电池能续航几天或者键盘输入好不好用这类问题,里面用的什么显示芯片,它是由哪家供应商提供的、它的性能到底如何等问题对90%甚至99.9%的手机用户而言曾经都是完全无关紧要的话题。在民众眼中,手机显示领域的激烈竞争曾经是一个与自己全然无关的话题,那里好像一片风平浪静,什么都没发生似的。
其实这里一直都是一个惨烈的战场,TI、高通、三星、Bitboy、Imagination,再算上后来加入的NVIDIA以及被苹果收购的Intrinsity,手机显示领域几乎重演了上世纪90年代桌面3D领域那金戈铁马一般的阵仗。由于缺乏比较统一的应用性能标准以及足以一锤定音的决定性事件出现,手机显示领域的混战曾经一直非常处于胶着状态,谁都无法给别人致命一击,只能靠相对均衡的出货量来维系一种脆弱的平衡关系,这种僵局一直持续到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的出现才被打破。
智能手机平台高度的开放性和用户参与度将用户的目光从单纯的通讯性能吸引到了硬件平台的处理能力方面,Symbian、IOS、Android、windows mobile以及其背后大量可以随意安装的开放型软件让人们意识到了手机处理能力的重要性,用起来越来越像电脑这一特性使得智能手机在性能需求方面也越来越接近电脑,而平板电脑的出现最终将这一趋势彻底推向了不可逆转的地步。手机及平板电脑的快速发展不仅催生了移动领域GPU从CPU中的分离,更使得能够提供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通用的强大SoC GPU构架成了在这个行业生存下去的唯一标准。
于是,在经历了快速同时惨烈的洗牌过程之后,连曾经出货量最大的高通旗下的Adeno也不得不暂时退居二线,依旧矗立于一片狼烟残阳之中的,就只剩下了NVIDIA的Tegra2以及Imagination的SGX Series5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