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连的多米诺骨牌
表面上看,AMD在最近几年里所遇到的技术节奏性问题和技术方向选择问题好像并不非常的多,算上CPU那边的K8-K8L-推土机以及CMT转型,这些问题加在一起总共“不过”4次而已。但对于IT企业而言,方向性和节奏性的问题遇到1次就足以伤筋动骨,而AMD,连续遇到了4次……
在K8日渐成熟之后,AMD在CPU领域应该完成的动作是K9架构研发的推进,但最终我们所看到的所谓K10,其实是经过放大之后的K8架构——K8L。从本质上来讲,K8L所完成的工作只是对K8的修补和扩充,用它去应对Intel完成革新换代的Nehalem架构(第一代酷睿I7),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在错过了一次更新周期的基础上,AMD坚持选择了CMT作为流水线气泡的解决方案,结果让采纳这一方案并因此而承受更强烈流水线气泡问题冲击的推土机架构在2011年来到了我们的面前。实际上推土机才应该是K9,而CMT也应该在K9的时代,也就是2006~2008年之间一同到来。这一系列问题,导致AMD在CPU层面相对于Intel积累了接近2个架构周期的落后。
实为K8L的K10——巴塞罗那核心架构
在R600选择ILP的错误之后,AMD将竞争策略调整成了短小的12~14月研发周期+小芯片的模式,这一策略造成了单次研发总量的不足以及差距的积累。在R600的错误并未完全修正的前提下,AMD又在进入DirectX 11时因为想要获得节奏性的主动而选择了RV870并因此而再次错过了一个产品研发周期,最终在没有达到原始目的的前提下进一步加重了AMD后续架构的负担,最终在GPU层面上,AMD与NVIDIA同样积累了相当的差距。
AMD在CPU和GPU双线都经历了选择性问题——在需要进步时不得不解决问题——再次经历新的选择性问题的过程。这些过程以递进的形式造成了糟糕的结果——让AMD损失了大量的时间、资源和竞争力。
没有人能永远不犯错误,Intel在Netburst上犯过方向性错误,NVIDIA则在NV30时代在寄存器问题上摔过大跟头,但它们都挺过来了。所以只要有完善全面的应对措施并积极的进行弥补改正的话,1次严重错误对IT企业而言并不一定就是死刑判决书,它还有机会翻身并崛起。命运甚至是足够宽容的,哪怕2次严重的错误都能在运气的帮助下有机会变成不会全然是绝望。
4次的话……
强调ILP的R600架构
AMD并非没有竞争力,但伴随着一次次的节奏性或者方向性的问题,它的竞争力正在快速的流失,这些问题造成的积弊则成了阻碍它竞争力恢复的最大障碍。AMD竞争力的一次次受损以及由此带来的技术进步停滞则进一步影响到了整个业界的进步——任何应用都需要照顾这位在双线均未有显著技术进步的“第二把交椅”,Intel和NVIDIA也忌惮于反托拉斯法的束缚而开始从推动技术前进转向开始限制自家产品的性能,以便能够适应AMD带来的更慢的竞争节奏,无论IVB、晚到8个月的GK110还是双方都开始强调“性能功耗比”这件事(其实突出性能功耗比,完全可以看做是把原本很大的性能增量转变成了较小的性能增量+功耗的下降)都是明证,这种束缚和限制无疑进一步加大了技术进步的阻力。而缺乏技术进步,无法为市场提供能够造成充分刺激的革新并满足需求,正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显卡界乃至整个DIY界持续萎缩的重要原因。
我们终于找到了起点,同时也见证了一个新的死循环的形成。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