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默认状态GPU Boost测试
任何技术都要落到实际应用中才算有意义,只有实际游戏中的应用状况才能反映技术的真正作用,因此我们本次选择的测试场景抛弃了一切常规的理论测试软件以及固定场景benchmark的游戏,直接采用太空科幻网游EVE Online来进行GPU Boost 2.0特性的测试。
EVE Online(图片源自官网)
EVE Online中大量的超大尺寸船舰以及各种绚丽的武器射击特效是图形负载的主要来源,为了创造高图形负载的应用环境,检验大型会战等日常游戏过程中GPU Boost 2.0的表现,我们选择了EVE国服公会泛银河商业共同体(PIBC)所属的阿瑞斯装甲师集结超级旗舰舰队进行军事活动的星域来完成我们的性能和频率变动测试(PIBC因此损失惨重)。我们采用2560X1400窗口模式分辨率,全特效max设置作为游戏的画质设置,通过游戏自带的帧数曲线测定功能记录游戏中Titan显卡的性能变化,通过windows边栏工具GPU Observer记录显卡的瞬时温度及频率,通过GPU-Z来收集显卡的频率及温度波动情况。
随着超级旗舰舰队的集结,我们的图形负载呈现出了逐步上升的状态。当GPU温度尚未达到80度以前,我们可以看到GPU频率的上限在993MHz左右。随着集结的最终完成,GPU负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GPU的工作温度也因此上升到了80度以上,此时GPU Boost 2.0开始介入并将GPU的运行频率下调到了914MHz,此时集结空域视野的FPS为65.1帧。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因为EVE的测试性能必须维持在第一焦点上才能获得,因此测试图片中的边栏工具为后续PS上去的实例,目的在于方便读者直接获取测试期间的数据,测试过程中边栏工具不可能出现在该处。
接下来,我们打开了房间的窗户并关闭了采暖设施来降低环境温度以及Titan的工作温度,这办法虽然土的掉渣但的确非常有效。在三月北京夜晚的低温帮助下,Titan的GPU温度成功的被降低了很多。当GPU温度下降到72度之后,GPU Boost 2.0将Titan的核心频率提升到了1006MHz,并最终让GPU温度稳定在了75度。由于频率的上升,Titan表现出了比之前更高的性能,集结空域的FPS从65.1上升到了68.1。由于天气实在太冷,我们随即关上了窗户并进入了战斗测试环节。
降低使用温度后GPU Boost 2.0调整结果(点击可放大)
随着超级旗舰舰队的移动和战斗过程,EVE Online始终对GPU施加着极高的图形负载,期间FPS虽有不小的波动(EVE已经可以把Titan压制到30帧附近的水平了……),但这些负载始终让Titan保持在满载的工作状态。随着GPU Boost 2.0的介入和调整,我们看到Titan的核心频率始终维持在914~967MHz的范围内,期间的动态过程没有明确规律可循,GPU频率再也没有达到993MHz的水平,而GPU的温度也笔直的维持在了80度上。
开火场景帧数及GPU Boost 2.0调节频率结果(点击可放大)
交战场景帧数及GPU Boost 2.0调节频率结果(点击可放大)
这就是GPU Boost 2.0全新的特征——它以温度为第一限定要素,可以让GPU工作在系统预先设定的特定温度值附近,进而达到输出最大性能的同时控制性能和功耗的目的,这一温度值默认为80度。如果GPU并未达到该工作温度,GPU Boost 2.0就会提升GPU的运行频率,将设计功耗与实际功耗之间的差值转换成更多的性能,如果GPU已经达到特定温度,那么即便GPU当前负载所产生的功耗有设计功耗之间依旧存在差值,GPU Boost 2.0也仍旧会控制频率以便抑制GPU的温度上升。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