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页阅读全文(共7页)
在“9800时代”持续有一年多以后,NVIDIA终于依靠6800U挽回了自己的劣势。而ATI就只能以增殖版的9800—X800系列来应对。在这个时候人们对管线的认识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VS被彻底的从管线中去除,而ROP(光栅化引擎,象素输出单元)则被加入了进来。因为NV40与R420同样都是16PSU:16TMU:16ROP,1:1:1的架构。人们对管线的认知也由单一去描述PSU的数量,变成了描述这样成比例的一个集合,这样的想法也延续到了现在。
新型的显卡用户消费决策
“1216超标量”,相信05年6系列的攻势大家还记忆犹新吧。借助着支持SM3.0, HDR等一系列先进的技术,NVIDIA彻底的推翻了“9800王朝”。比起GeForce FX系列,NV4x的架构可谓脱胎换骨。甚至有人评论“同时看到FX系列与6系列,会让人怀疑这是两家公司做出来的。”(这里要说明一下,HDR并非SM3.0的特权。有几家游戏厂商曾经采用“迂回”的方法在SM2.0环境下实现了HDR效果,但是由于基于SM2.0去制作HDR特效对程序员来说几乎是件不人道的任务,所以基本没有人这样去做。)
Radeon X850XT显卡
X850XT PE,当年NVIDIA用高频FX系列来压制9800系列的无奈一幕,由ATI重新演绎了一次。ATI的郁闷并没有持续太久,今年初,在数次跳票后,用于取代性能并不理想的R520的经典“48管”R580发布。对于习惯了以管线数目去衡量显卡性能的人们,这个宣称拥有“48管”,集成了3亿晶体管的怪物引起了轩然大波。但同时,它也再次引起了关于“管线”的争论。
本文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