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体型并不妨碍怒火的燃烧
规格对于显卡来说是相当重要的,规格一般来说都会直接影响到显卡在性能上的表现,而且卡身短小的显卡一般都会采用屏蔽过的核心,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控制发热量,不过本次我们可以看到AMD在Fury Nano身上采用了全规格的Fiji核心,显然也是对这款小型散热器有着极大的信心。最终的温度表现也比较让人满意,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有的测试场合均为开放环境,当显卡进入机箱,尤其是ITX机箱这样的狭小密闭环境之后,其表现还是会因场合不同而有所差异的。
可以看到产品规格与Fury X完全相同
目前看来,R9 Fury Nano与Fury X唯一的差距就是在频率上,我们从技术规格上来看,R9 Radeon Fury X的基础频率为1000MHz,Boost频率为1050MHz,不过由于其采用了水冷的原因,Boost频率很可能会高过1050MHz,再反观R9 Fury Nano,它的基础频率我们没有在技术文档中明确的得知,但Boost频率为1000MHz,所以呈现出了较大的性能反差
根据我们的测试发现,R9 Fury Nano的实际运行频率在900MHz左右,在规格相同的情况下,频率就成为了制约显卡性能的唯一因素。换句话说,R9 Fury Nano是具有达到Fury X性能的潜力的。不过需要说的是R9 Fury Nano从核心的角度上来说超频是可行的。但是显卡的散热,供电都没有太多的冗余,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我们是很难能够让Fury Nano运行在更高频率上的。
我们今天测试特殊的地方就在于添加了目前第一款DirectX 12的游戏测试,我们在这当中可以看出显卡AMD在DirectX 12游戏上确实有着不小的提升,相对来说N卡性能有着一定幅度的下降。不过因为原本的性能差距。
AMD Radeon R9 Fury Nano是目前相对较小的高性能显卡产品,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性能是介于GTX980和GTX980Ti之间的,不过与GTX980Ti还是有着一段不小的差距。我们不认为AMD推出这款产品是希望与某一款竞品在市场上竞争。从我们评测人员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能够与其对位的产品,它应该是一款独立存在的产品,竞品最短小的产品在性能以及价格方面与AMD Radeon R9 Fury Nano都有着长足的差距,所以R9 Fury Nano是目前性能尺寸比较高的产品之一。
迷你主机占用空间小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以及优点,近几年迷你PC占有量明显的有着一些提升,不过很多的游戏玩家因为迷你PC的性能原因一直对之嗤之以鼻,因为绝大多数的迷你PC是无法给人比较完美的游戏体验的,不过在R9 Fury Nano出现之后,这种情况势必会发生一些改观。
Radeon R9 Fury Nano可轻松放入ITX机箱当中
下面我们就不得不来说说DirectX 12了,我们通过测试成绩可以看出同样一张R9 Fury Nano在DX11和DX12这两个API下性能差距是相当大的,在DX12模式下,这张显卡的性能领先DX11模式接近100%,在DX12下R9 Fury Nano的性能已经非常接近于GTX980Ti,足以看出其在DX12下的威力。
DX12与DX11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新API属于直接访问硬件底层的API,GCN架构的AMD显卡硬件原生支持DX12的异步计算,这是竞争对手在目前架构当中所做不到的,所以能够在《奇点灰烬》的Benchmark当中获得更好的性能就不足为奇了。
总体来说AMD Radeon R9 Fury Nano在性能上的表现相当的令人满意,常规测试中如此,在DX12游戏的测试当中更是如此。另外,尺寸较小的散热器能够有这么高的散热效率也比较少见。因为我们都知道HBM显存是与核心封装在一起,虽然功耗相对之前的GDDR5有着巨大的缩小,但还是有不小的发热量,对于散热还是有一定要求的。
HBM的出现还是对于目前的显卡市场有着一定的影响的,我们也可以看到AMD已经基于HBM技术将自家的产品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包括功耗,性能,尺寸等。将该技术推广到玩家中间,虽然传言的良率问题可能是真实存在的,不可否认的是AMD还是为推进显卡业界的发展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我们也希望AMD能够在显卡的道路上越走越好,并且能够给我们提供更多拥有高性价比的产品。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