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斯科的大雪还是滑铁卢的落日
尽管Larrabee是INTEL长时间周密准备并寄予厚望的产物,但是它的结局却并不如同INTEL期待的那样美丽。
由于选择了对图形处理的诸多过程进行模拟来作为突破光栅化专利墙的方法,Larrabee的规模被持续的放大,但最终即便是32核的版本也仅仅是能够满足基本的性能需求而已。同时,为了满足cache的一致性等问题的需求,ringbus的加入也是的Larrabee的晶体管数激增,不断攀升的规模和晶体管数使得Larrabee背上了沉重的可制造性负担。另外,Larrabee采取CPU为基础的做法让其丧失了内存带宽上接近传统GPU的机会,而低带宽的存储体系又对cache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影响了最终产品的性能表现,更进一步加重了Larrabee的晶体管负担。雪上加霜的是,尽管采用了Vector Unit,同时选择自认为合适的粒度,但Larrabee的理论浮点能力较之NVIDIA和AMD的当代产品依旧较低。这一系列无法克服的困难,使INTEL不得不忍痛放弃了第一代Larrabee产品。
拿破仑一生中有过两次大败,其中一次是在莫斯科的郊外,而另外一次则是在滑铁卢的平原上。前一次的失败让拿破仑痛定思痛并重新站立了起来,而后一次的失败则彻底击垮了他。Larrabee到底属于哪一种呢?
虽然诸多很难克服的困难让INTEL不得不放弃了第一代Larrabee,但却没有让它放弃Larrabee计划以及再度统一CPU帝国的野心。按照INTEL的规划,我们甚至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INTEL不仅会在图形领域让Larrabee发扬光大,甚至还可能将Larrabee的技术引入到CPU当中去,完成最终版本的融合。
INTEL对Larrabee的未来规划?(图片源自网络)
读到这里,屏幕前的你觉得Larrabee更像是哪一种呢?请张开你想象的翅膀,愉快的思考问题的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