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达利公司作为游戏机的鼻祖也是颇具传奇色彩,自那个风靡全美国的《PONG》发售之后,Bushnell以500美元为资本创立了Atari(雅达利)公司。Bushnell喜爱各种游戏,Atari就是日本象棋中的杀棋“将军”的意思。
Bushnell编造出一大堆意向合约,从银行借到5万美元贷款,在废弃的溜冰场建造简易生产线,以低薪雇佣了一批技术装配工人。由于当时买不到足够的监视器,只好从其它公司购回一些电视机,去掉塑料外壳和调谐器后代用。不到两年的时间,雅达利公司卖出的《PONG》游戏机达到1万台,美国几乎每间酒吧、每所娱乐场和每所大学俱乐部,都终日响着“Ping”“Pong”的声音。这只是开始,雅达利公司真正发迹还是在家庭游戏机市场。
1974年,雅达利公司兴冲冲的准备开发家庭游戏机市场的时候,才知道Magnavox公司已经销售Odyssey家庭游戏机两年了,雅达利公司落了后手。不过雅达利公司在Bushnell的带领下拥有高涨的热情、良好的技术和灵活的创造力,凭借这些有利因素,雅达利公司轻易的超过了Magnavox公司。
雅达利公司于1974年推出了《PONG》家庭版游戏机,体积比Odyssey小,功能比Odyssey强,而且雅达利公司在一开始就采用盒式磁带设计,这对丰富游戏内容提供了条件,游戏内容越丰富,主机的市场寿命自然越长。这几点要素被任天堂公司全部吸收了。
1975年,雅达利公司已售出了15万台家庭游戏机,销售额猛增至1500万美元。正是这种家庭游戏机,使雅达利一举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游戏机厂商,带动了全球游戏机市场的蓬勃兴起。
1977年,雅达利推出了Atari 2600型游戏主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雅达利公司当年的销售额是1亿美元。
1980年,Atari 2600型游戏机占据了44%的市场份额,几乎成为家庭游戏机的代名词。
1981年,雅达利公司创下10亿美元收入的纪录,带动整个游戏产业迅猛发展,其年度收入竟超过好莱坞电影业两倍,是棒球、篮球和足球门票收入总和的3倍。
1982年,在公司成立10周年之际,雅达利公司年销售额达20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成长最快的公司,所占游戏市场的份额高达80%,其产品进入了美国17%的家庭。
虽然有着1976年的Apple小插曲,但是没有任何明显的征兆预示着这个“美国历史上成长最快的公司”会在短短的一年里发生巨变。
1982年末,一些微妙的迹象表明,人们最初的热情开始消退,游戏业出现了滞销现象,有很多评论认为这种情况是市场上流传的大量的劣质游戏所导致的,因为雅达利公司对游戏品质并没有明确的要求。而且雅达利公司作出了一个灾难性的决策——斥巨资2500万美元,购买大型科幻动画片《E.T.》(E.T.外星人)版权,试图让红极一时的《E.T.》来扳回局势,遗憾的是《E.T.》游戏并没有获得成功。据传言,雅达利公司把积压的45万块《E.T.》游戏卡运往新墨西哥州,用推土机埋到了沙漠里。
雅达利公司在1982年还推出了一个奇怪的游戏机Atari 5200,其最大的“特点”是不兼容于Atari 2600,价格又极为昂贵,自然是少有人问津。
媒体评论说:雅达利公司用一年的时间花光了自己十年的积蓄。
1983年初,雅达利公司停止了股票交易,并且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大裁员。雅达利公司从此一蹶不振。
雅达利公司用十年创造了一个奇迹,又用一年毁灭了这个奇迹,从始至终都充满着传奇色彩。虽然雅达利公司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雅达利公司开创的游戏机市场方兴未艾,并且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行业经验和研究案例。
1983年,任天堂公司推出了FC游戏机,迅速的进入并占据了美国游戏机市场。新时代到来了。
- 第1页:经典和回忆
- 第2页:两大分支
- 第3页:从鸦片到艺术
- 第4页:启蒙时代——电脑篇1,起源
- 第5页:启蒙时代——电脑篇2,演化
- 第6页:启蒙时代——电脑篇3,IBM 701
- 第7页:启蒙时代——电脑篇4,摩尔定律和Intel
- 第8页:启蒙时代——电脑游戏篇1,Tennis for Two
- 第9页:启蒙时代——电脑游戏篇2,Space War
- 第10页:启蒙时代——游戏机篇1,Computer Space
- 第11页:启蒙时代——游戏机篇2,Odyssey
- 第12页:启蒙时代——游戏机篇3,任天堂
- 第13页:启蒙时代——游戏机篇4,任天堂和雅达利
- 第14页:启蒙时代——PC篇1,Intel的脚步
- 第15页:启蒙时代——PC篇2,第一台PC
- 第16页:启蒙时代——PC篇3,来咬一口苹果
- 第17页:启蒙时代——PC游戏篇,三大RPG
- 第18页:启蒙时代年表和小评
- 第19页:黄金时代——游戏机篇1,任天堂的崛起
- 第20页:黄金时代——游戏机篇2,雅达利的兴衰
- 第21页:黄金时代——游戏机篇3,任天堂时代
- 第22页:黄金时代——游戏机篇4,挑战霸主
- 第23页:黄金时代——游戏机篇5,打破牢笼的PC-E
- 第24页:黄金时代——游戏机篇6,黑马MD
- 第25页:黄金时代——游戏机篇7,另辟蹊径
- 第26页:黄金时代——TV游戏篇1,FC经典游戏一
- 第27页:黄金时代——TV游戏篇2,FC经典游戏二
- 第28页:黄金时代——TV游戏篇3,MD经典游戏
- 第29页:黄金时代——TV游戏篇4,PC-E经典游戏
- 第30页:黄金时代——TV游戏篇5,GB经典游戏
- 第31页:黄金时代——PC篇1,IBM兼容机
- 第32页:黄金时代——PC篇2,x86的发展
- 第33页:黄金时代——PC游戏篇,主流RPG
- 第34页:黄金时代年表和小评
- 第35页:白银时代——游戏机篇1,延续者SFC
- 第36页:白银时代——游戏机篇2,不死的NEO GEO
- 第37页:白银时代——游戏机篇3,生不逢时的3DO
- 第38页:白银时代——TV游戏篇1,SFC经典游戏
- 第39页:白银时代——TV游戏篇2,SNK的经典游戏
- 第40页:白银时代——TV游戏篇3,3DO的经典游戏
- 第41页:白银时代——PC篇1,Intel开始奔腾
- 第42页:白银时代——PC篇2,Windows的兴起
- 第43页:白银时代——PC游戏篇1,模拟类游戏的兴起
- 第44页:白银时代——PC游戏篇2,FPS和联网对战
- 第45页:白银时代——PC游戏篇3,RTS——即时战略
- 第46页:白银时代年表和小评
- 第47页:3D时代——游戏机篇1,SS——32位的先行者
- 第48页:3D时代——游戏机篇2,黑马SONY
- 第49页:3D时代——游戏机篇3,贪婪和背信
- 第50页:3D时代——游戏机篇4,任天堂第一次惨败(1)
- 第51页:3D时代——游戏机篇5,任天堂第一次惨败(2)
- 第52页:3D时代——游戏机篇6,孤单的N64
- 第53页:3D时代——游戏机篇7,SEGA的最后一击
- 第54页:3D时代——TV游戏篇1,PS带来的游戏变革(1)
- 第55页:3D时代——TV游戏篇2,PS带来的游戏变革(2)
- 第56页:3D时代——TV游戏篇3,移植的先锋——《生化危机》
- 第57页:3D时代——TV游戏篇4,跨平台的典范——《古墓丽影》
- 第58页:3D时代——TV游戏篇5,独占游戏(1)
- 第59页:3D时代——TV游戏篇6,独占游戏(2)
- 第60页:3D时代——PC篇1,操作系统的革命
- 第61页:3D时代——PC篇2,PC的3D化
- 第62页:3D时代——PC篇3,一流的标准——DirectX
- 第63页:3D时代——PC篇4,奔腾在继续
- 第64页:3D时代——PC游戏篇1,PC上的国产游戏
- 第65页:3D时代——PC游戏篇2,喧嚣尘上的3D游戏
- 第66页:3D时代——PC游戏篇3,RPG的复兴
- 第67页:3D时代——PC游戏篇4,SC和CS
- 第68页:3D时代年表和小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