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 Person Shooter,直译为第一人称射击者,简称FPS,自1992年第一次出现以来已经是PC游戏的主要类型之一。

对FPS游戏的发展影响最大的公司是成立于1990年的id Software公司,这家公司在1992年推出了历史上第一部FPS游戏——《德军总部3D》。
这部历史上的第一部FPS游戏并不是真正的3D游戏,《德军总部3D》用2D贴图、缩放和旋转来营造的一个3D环境。这绝不是id Software有意蒙骗谁,只是限于当时的PC技术而只能如此。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这款游戏自然觉得粗糙,但就是这个粗糙的游戏带动了PC显示技术的革新和发展,直到今日。FPS游戏对PC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今显卡更新换代的速度甚至已经不逊于CPU了。
《德军总部3D》在市场上获得了极好的评价,但仅仅凭一个创意还不足以使FPS游戏成为席卷全球的热门类型,让FPS游戏达到巅峰的另一要素——联网功能还没有出现。

1993年1月,id Software公司对外公布其最新作《DOOM》将拥有联网功能,联网功能是在1993年10月加在《DOOM》中的。事实证明,FPS和联网功能加在一起所产生的不可预料的后果就是开创了FPS游戏崭新的时代。自此FPS游戏的活力就像一个永不停止喷发的火山一样,再也没有熄灭过。
加入联网功能以后,id Software公司的员工就是第一批体验者,枪炮声和叫喊声此起彼伏,因此id Software公司成为导致了工作效率下降的《DOOM》的第一个受害者。
《DOOM》的主要乐趣不再是射击NPC,而是在联网中对着其他玩家疯狂开火。也可以这么认为,正是加入了联网功能的《DOOM》开创了联网时代。
1993年12月10日晚上12点,《DOOM》正式提供下载。同一时刻,上万名期待已久的玩家拥进服务器,提供下载的University of Wisconsin的整个网络瘫痪了。
和家用TV游戏的通俗乐趣不同,PC游戏更偏重于成人化,像《德军总部3D》这样紧张、刺激的快节奏游戏在TV游戏中很难被创造出来,但真正让家用游戏机无可奈何的是《DOOM》的联网功能。FPS之所以无法在TV游戏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就是因为联网功能,这是TV游戏和PC游戏真正的分水岭。
- 第1页:经典和回忆
- 第2页:两大分支
- 第3页:从鸦片到艺术
- 第4页:启蒙时代——电脑篇1,起源
- 第5页:启蒙时代——电脑篇2,演化
- 第6页:启蒙时代——电脑篇3,IBM 701
- 第7页:启蒙时代——电脑篇4,摩尔定律和Intel
- 第8页:启蒙时代——电脑游戏篇1,Tennis for Two
- 第9页:启蒙时代——电脑游戏篇2,Space War
- 第10页:启蒙时代——游戏机篇1,Computer Space
- 第11页:启蒙时代——游戏机篇2,Odyssey
- 第12页:启蒙时代——游戏机篇3,任天堂
- 第13页:启蒙时代——游戏机篇4,任天堂和雅达利
- 第14页:启蒙时代——PC篇1,Intel的脚步
- 第15页:启蒙时代——PC篇2,第一台PC
- 第16页:启蒙时代——PC篇3,来咬一口苹果
- 第17页:启蒙时代——PC游戏篇,三大RPG
- 第18页:启蒙时代年表和小评
- 第19页:黄金时代——游戏机篇1,任天堂的崛起
- 第20页:黄金时代——游戏机篇2,雅达利的兴衰
- 第21页:黄金时代——游戏机篇3,任天堂时代
- 第22页:黄金时代——游戏机篇4,挑战霸主
- 第23页:黄金时代——游戏机篇5,打破牢笼的PC-E
- 第24页:黄金时代——游戏机篇6,黑马MD
- 第25页:黄金时代——游戏机篇7,另辟蹊径
- 第26页:黄金时代——TV游戏篇1,FC经典游戏一
- 第27页:黄金时代——TV游戏篇2,FC经典游戏二
- 第28页:黄金时代——TV游戏篇3,MD经典游戏
- 第29页:黄金时代——TV游戏篇4,PC-E经典游戏
- 第30页:黄金时代——TV游戏篇5,GB经典游戏
- 第31页:黄金时代——PC篇1,IBM兼容机
- 第32页:黄金时代——PC篇2,x86的发展
- 第33页:黄金时代——PC游戏篇,主流RPG
- 第34页:黄金时代年表和小评
- 第35页:白银时代——游戏机篇1,延续者SFC
- 第36页:白银时代——游戏机篇2,不死的NEO GEO
- 第37页:白银时代——游戏机篇3,生不逢时的3DO
- 第38页:白银时代——TV游戏篇1,SFC经典游戏
- 第39页:白银时代——TV游戏篇2,SNK的经典游戏
- 第40页:白银时代——TV游戏篇3,3DO的经典游戏
- 第41页:白银时代——PC篇1,Intel开始奔腾
- 第42页:白银时代——PC篇2,Windows的兴起
- 第43页:白银时代——PC游戏篇1,模拟类游戏的兴起
- 第44页:白银时代——PC游戏篇2,FPS和联网对战
- 第45页:白银时代——PC游戏篇3,RTS——即时战略
- 第46页:白银时代年表和小评
- 第47页:3D时代——游戏机篇1,SS——32位的先行者
- 第48页:3D时代——游戏机篇2,黑马SONY
- 第49页:3D时代——游戏机篇3,贪婪和背信
- 第50页:3D时代——游戏机篇4,任天堂第一次惨败(1)
- 第51页:3D时代——游戏机篇5,任天堂第一次惨败(2)
- 第52页:3D时代——游戏机篇6,孤单的N64
- 第53页:3D时代——游戏机篇7,SEGA的最后一击
- 第54页:3D时代——TV游戏篇1,PS带来的游戏变革(1)
- 第55页:3D时代——TV游戏篇2,PS带来的游戏变革(2)
- 第56页:3D时代——TV游戏篇3,移植的先锋——《生化危机》
- 第57页:3D时代——TV游戏篇4,跨平台的典范——《古墓丽影》
- 第58页:3D时代——TV游戏篇5,独占游戏(1)
- 第59页:3D时代——TV游戏篇6,独占游戏(2)
- 第60页:3D时代——PC篇1,操作系统的革命
- 第61页:3D时代——PC篇2,PC的3D化
- 第62页:3D时代——PC篇3,一流的标准——DirectX
- 第63页:3D时代——PC篇4,奔腾在继续
- 第64页:3D时代——PC游戏篇1,PC上的国产游戏
- 第65页:3D时代——PC游戏篇2,喧嚣尘上的3D游戏
- 第66页:3D时代——PC游戏篇3,RPG的复兴
- 第67页:3D时代——PC游戏篇4,SC和CS
- 第68页:3D时代年表和小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