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T200体现NVIDIA变化方向
在2005年,ATI和NVIDIA都面临这样的情况:造一颗最快的GPU,并提供稳定的驱动程序,那么就可以赢得市场。过去几年中,ATI一直是这么干的。但是在公司内部,有一些人认为是时候改变了。在很多方面ATI和NVIDIA都面临不同的挑战,NVIDIA从之前激进的工艺更新策略中汲取了教训,GT200很有可能仍然采用老的,更成熟的工艺,因此导致GT200的面积很大。
从R300到RV770的芯片面积变化对比
如上图,GT200面积的面积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代号GT200的新一代DX10芯片是NVIDIA作为08年暑期攻势的重点产品,和G92只是G80的改进版不同的是,GT200是真正在体系架构上进行了革新的产品,处理单元规模、内存配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代号GT200的GeForce GTX 280是NVIDIA基于第二代统一着色器及计算架构的第一款产品,架构归属于为G100,在性能上相对上一代的产品(G80)来说快大约50%到100%。NVIDIA的旗舰GeForce GTX 280集成14亿晶体管电路,拥有240颗流处理器,配备了1GB GDDR3显存,采用了512-bit位宽,显存带宽高达141.7GB/s,成熟的65nm技术让GT200虽然庞大,但是功耗和发热都处于可控范围。
GT200晶体管集成度达到了14亿,而依然使用着65nm的制造工艺,因为这种工艺可以非常稳定地生产这种大体积的芯片,改进工艺反而容易出现不可预料的问题。
同时NVIDIA在GT200芯片设计方面提出了Gaming Beyond和Computing Beyond口号,我们可以理解为这颗芯片在提供优秀的图形性能前提下,同样对GPU的运算能力做了大幅度优化。这是NVIDIA在提出CUDA方案后,首次如此强调GPU的通用计算能力,但是我们现在审视这款产品就会发现,GT200在通用计算方面的努力甚至牺牲了一部分图形性能。
GT200代表了当时图形业界大的性能,同时一些先进特性让人们对这款GPU刮目相看,包括更大的显存容量、更高的显存控制器位宽(NVIDIA第一次尝试512bit位宽)、更强的指令调度能力和流处理器周边资源配合,当然还有首次支持IEEE754规格的双精度浮点支持。虽然NVIDIA一直没有忘记改进每瓦特以及每平方毫米性能,但是GT200带来的功耗和面积问题,还是让它的图形处理执行效率相对于G92芯片有少许不足。
GT200的另一个问题是没有将芯片进行有效划分组合,这导致了GT200架构没有中低端产品。只是使用了Harvesting(屏蔽功能单元)的方式制造出了GTX260和GTX275等产品。这些产品的价格直到今天还在1000元人民币以上阶段徘徊,无法真正触及消费级市场。而消费者喜闻乐见的500-1000元显卡市场,还是由G80的衍生产品G92和GT210/220/240所控制,很多用户已经对这种市场划分方式感到索然无味。
- 第1页:AMD统一渲染GPU架构 历程回顾与评测
- 第2页:R520和R580对NVIDIA的影响
- 第3页:R600与G80的不均衡对抗
- 第4页:RV670开始改进 绝境求生
- 第5页:GT200体现NVIDIA变化方向
- 第6页:RV770的策略与成功
- 第7页:AMD的赌注与HD4850的改变
- 第8页:RV870的设计思路和诞生背景
- 第9页:RV870芯片概况与策略
- 第10页:Fermi架构的困惑
- 第11页:R600芯片设计之初遇到的问题
- 第12页:RV770和RV870架构追求不断改进
- 第13页:Fermi未来的性能亮点与优势
- 第14页:回顾统一渲染架构,探寻SIMD极限
- 第15页:基本信息分析——Radeon HD2900 XT
- 第16页:基本信息分析——Radeon HD3870
- 第17页:基本信息分析——Radeon HD4890
- 第18页:基本信息分析——Radeon HD5870
- 第19页:性能测试的硬件、软件平台状况
- 第20页:DX9理论性能测试:3DMark 06
- 第21页:DX10理论性能测试:3Dmark Vantage
- 第22页:GPGPU着色器性能-单精度Shader
- 第23页:GPGPU着色器性能-双精度Shader
- 第24页:3Dmark Vantage 贴图填充率测试
- 第25页:3Dmark Vantage 视差闭塞映射
- 第26页:3Dmark Vantage GPU粒子模拟
- 第27页:3Dmark 06 Shader Particles 3.0
- 第28页:Furmark Open GL 性能测试
- 第29页:Lightsmark 光照渲染测试
- 第30页:DirectX 10 SDK Cube Map GS
- 第31页:DirectX 10 SDK N Body Gravity
- 第32页:测试总结与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