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机和PC放在一起讨论优劣时,我们知道游戏主机和PC比较起来,顾名思义它更专注于游戏娱乐的发展,同时一般一代产品的配置都是基本在发布后固定的,不象PC一样会不断的更新升级,正是这个特点。一般游戏主机厂商在硬件设计时都有一定的前瞻性,而且游戏软件厂商可以对主机作非常有效的优化,而PC因为各种硬件复杂多变,游戏开发商在开发时要考虑到过去、当今的配置情况,甚至会出现因为考虑欠周密而导致所作的努力都要重新开始。
说到这,我们联想到此前Valve Software的CEO Gabe Newell以及id software的John Carmack的一些观点:它们指出新的主机架构,会让下一代开发人员一切重新开始,而且代码开发成本和难度都会有翻倍的增长!相当痛苦!
『下一代处理无疑都将采用多核心架构(PS3处理器)』
『下一代处理无疑都将采用多核心架构(Xbox360处理器)』
它们指出多核架构,虽然在硬件上是非常先进,但是目前在软件应用方面,问题非常多,而且基本还处于学术水平,没法达到实用的程度,很可能到再下一代主机出现的时候也没有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PC上一些诸如超线程和双核心应用中,我们也发现,除了非常少的环境下,会有受益外,几乎和单核心处理器架构没有更多让我们兴奋的地方,我们也知道nVIDIA也在此前的一些场合,提出要加快在并行处理方面做实质性的工作,看来想法是好的,但是如果软件开发工具跟不上,效果很可能适得其反。
从目前我们常接触到的次世代主机来看,架构和性能无疑都走在了PC的前面,包括多内核和内嵌的内存架构等等,AMD和Intel都为双核心是未来PC处理器的发展方向,而且在下一代处理中,高、中、低端全部引入双核心设计,可以看出他们坚定的双核心发展决心。
在图形核心的设计上新一代游戏主机与PC也都有惊人的统一之处。PS3的RSX采用的则是G70架构,而Xbox360上的R500则与R520是属于统一架构。从最代表技术能力的处理器与显示核心的发展上看。游戏主机与PC的发展方向上有惊人的统一之处。
『G70与PS3 RSX与Xbox360 R500的图形核心规格对比』
游戏开发方面,在此前的采访中John Carmack表示更倾向于选择Xbox 360,因为MicroSoft本身也是一个游戏公司,在提供的开发工具方面,会相比PS3更为方便一些,虽然此前的观点一直是PS3相比而言更容易做到深挖特性潜力,但是我们也知道它们的开发难度已经超乎他们的想像了,而任天堂的革命主机,由于是封闭式开发环境,John Carmack则认为比较喜欢开放式环境下工作,这样才更容易制作出影响整个游戏业的划时代的游戏大作,不过我们知道任天堂此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究竟能不能做出革命性工作,就看后续表现了,从TGS 2005上革命手柄的公布,真不能用一个常人的眼光看任天堂。
『Intel发展蓝图,可看出其普及双核心的决心』
在我们对游戏主机倍感兴奋的时候,每天都处于高度变化发展的PC,似乎缺少了太多吸引人的地方,在经历性能飞跃的黄金时代后,更多的是没完没了的小步伐升级,但不要忘了微软这个业界霸主的影响力。
微软此前向外界描述了一个长达18个月的规划,随着Xbox360瓜熟蒂落,微软会更多的专注于PC平台,以便在Vista操作系统发布前建立名为“Games For Windows”的专属平台,使Windows游戏平台的可靠性可与Playstion和Xbox比肩,以此强化PC的游戏性能,不过笔者的个人观点还是偏向于主机!因为它更专注游戏!看来一场针对游戏应用的高速发展的全方位革新是在所难免了。
- 第1页:代号[23x15]!HARDSPELL再献实际游戏测试盛宴
- 第2页:游戏篇:D3D统领游戏3DAPI,id孤战OpenGL
- 第3页:游戏篇:人物建模更细致,多边形数量倍增
- 第4页:游戏篇:渲染效果更精美,Shader语言功劳
- 第5页:游戏篇:运动效果更逼真,物理引擎大跨步
- 第6页:游戏篇:影响未来两年内游戏的几大3D引擎
- 第7页:硬件篇:DX9显卡普及,一年内仍占主流
- 第8页:硬件篇:显存带宽让位,Shader效率关键
- 第9页:硬件篇:双卡渲染成趋,应用前景更广阔
- 第10页:硬件篇:PIC-E全面普及,AGP将退出市场
- 第11页:物理卡篇:物理加速和图形加速异同深入分析
- 第12页:物理卡篇:物理加速演示独家感性解读(一)
- 第13页:物理卡篇:物理加速演示独家感性解读(二)
- 第14页:游戏机篇:游戏机领跑PC,PC游戏潜力不可忽视
- 第15页:FRAPS 评测流程特别说明
- 第16页:两套测试平台与测试说明
- 第17页:实际游戏测试——MotoGP3(上)
- 第18页:实际游戏测试——MotoGP3(中)
- 第19页:实际游戏测试——MotoGP3(下)
- 第20页:实际游戏测试——极品醉车(上)
- 第21页:实际游戏测试——极品醉车(中)
- 第22页:实际游戏测试——极品醉车(下)
- 第23页:实际游戏测试——科林麦克雷拉力赛车05(上)
- 第24页:实际游戏测试——科林麦克雷拉力赛车05(中)
- 第25页:实际游戏测试——科林麦克雷拉力赛车05(下)
- 第26页:实际游戏测试——锁定:现代空战(上)
- 第27页:实际游戏测试——锁定:现代空战(中)
- 第28页:实际游戏测试——锁定:现代空战(下)
- 第29页:实际游戏测试——Cold Fear(上)
- 第30页:实际游戏测试——Cold Fear(中)
- 第31页:实际游戏测试——Cold Fear(下)
- 第32页:实际游戏测试——侠盗车手:圣安德列斯(上)
- 第33页:实际游戏测试——侠盗车手:圣安德列斯(中)
- 第34页:实际游戏测试——侠盗车手:圣安德列斯(下)
- 第35页:实际游戏测试——帝国时代3(上)
- 第36页:实际游戏测试——帝国时代3(中)
- 第37页:实际游戏测试——帝国时代3(下)
- 第38页:实际游戏测试——地牢围攻2(上)
- 第39页:实际游戏测试——地牢围攻2(中)
- 第40页:实际游戏测试——地牢围攻2(下)
- 第41页:实际游戏测试——英雄萨姆2(上)
- 第42页:实际游戏测试——英雄萨姆2(中)
- 第43页:实际游戏测试——英雄萨姆2(下)
- 第44页:实际游戏测试——战地2(上)
- 第45页:实际游戏测试——战地2(中)
- 第46页:实际游戏测试——战地2(下)
- 第47页:实际游戏测试——F.E.A.R.(上)
- 第48页:实际游戏测试——F.E.A.R.(中)
- 第49页:实际游戏测试——F.E.A.R.(下)
- 第50页:实际游戏测试——战火兄弟连:浴血之战(上)
- 第51页:实际游戏测试——战火兄弟连:浴血之战(中)
- 第52页:实际游戏测试——战火兄弟连:浴血之战(下)
- 第53页:实际游戏测试——使命召唤2(上)
- 第54页:实际游戏测试——使命召唤2(中)
- 第55页:实际游戏测试——使命召唤2(下)
- 第56页:实际游戏测试——胜利之日:源(上)
- 第57页:实际游戏测试——胜利之日:源(中)
- 第58页:实际游戏测试——胜利之日:源(下)
- 第59页:实际游戏测试——Quake 4(上)
- 第60页:实际游戏测试——Quake 4(中)
- 第61页:实际游戏测试——Quake 4(下)
- 第62页:分析篇:低端显卡性能以及市场重点解析
- 第63页:分析篇:中端显卡性能以及市场重点解析
- 第64页:分析篇:高端显卡性能以及市场重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