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篇:DX9显卡普及,一年内仍占主流
随着新产品的不断推出,DirectX 8显卡已经逐步完全退出市场。由往看来DirectX 8显卡根本没有大规模流行开来,高端DirectX 8卡几乎没有在市场上停留多久,反而是低端的GeForce MX440、MX4000这些低端DirectX 7显卡坚持到了更久,然后直接升级到了DirectX 9级别的FX5200。
至于ATi方面,则是由支持DirectX 8.1的Radeon 9200与9250系列升级到了支持DirectX 9的9550和X300、X550等。
『5200/9550迅速带动低端显卡DX9化』
目前市场上DirectX 9显卡已经成为绝对主流,包括GeForce FX5200、6200A、6500以及Radeon 9550等显卡的价格已经降低到了400左右甚至更低。DirectX8、7显卡不仅在技术上没有任何优势,在价格上也失去了性价比,所以在独立显卡方面,DirectX 9已经成为绝对的主流。
『整合显卡也全明步入DX9时代』
在很多商业和低端家庭用户热衷选择的整合芯片组方面,DirectX 9也快速进入主流,包括Intel 915G、945G、ATi Radeon Xpress200芯片组和刚出现的nVIDIA C51等,都提供支持DirectX9的整合图形核心。因此无论是低端独立显卡还是整合显卡,图形卡产品都已经进入了DirectX 9时代。
○ DirectX 9仍将是未来一年的主流3D API
对于DirectX 8的快速退出,很多用户可能会产生选择的担心,怀疑DirectX 9显卡能在市场上滞留的时间,其实现在仍然是显卡选购的非常不错的时机,DirectX 9进入市场已经一年多的时间,而且我们预测,在未来1年多的时间里,它仍将是购买的主流,未来游戏支持的主流。DirectX 9(这里主要指9.0b和9.0c)的标志便是支持SM2.0或者SM3.0渲染,它们可以给游戏带来更好的画面效果,也是主流和未来游戏开发的程序基础,支持DirectX 9的显卡才能开启这些游戏的美丽画面。
『曾经DX8性能之王GeForce 4 Ti系列短暂的辉煌』
如果说在DirectX 9显卡的选择方面需要注意什么,那就是目前ATi显卡进入了一个新老交替阶段,新的R5xx/RV5xx图形核心除了硬件架构的变化,在技术特性上也有了重大升级,支持的图形应用程序接口从DirectX 9.0b升级到了DirectX 9.0c,也就是可以支持SM3.0了。
SM3.0相对于SM2.0b的改进主要是编程指令的更加宽松和灵活,它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的游戏研发时的编程模型,方便游戏开发者用更简单的代码实现更好的游戏效果。SM3.0被应用到很多环境表面和混合的镜面光源中,很多效果在SM2.0b或者更低的SM1.1上都无法实现,比如HDR效果很大程度上就要依附于SM3.0的编程环境。
『R520带领ATi全面步入SM3.0时代』
nVIDIA从NV4x时代的6系列显卡就可以全面支持SM3.0,目前新购的显卡也都能支持这些技术,所以基于G70核心的新一代中端显卡nVIDIA并没有急于推出。ATi显卡最新一代的Radeon X1000系列显卡都可以支持SM3.0,而中端的X1600、X1300的快速推出也是全面取代上一代产品的信号。随着ATi R520、RV530、RV515系列产品的发布,ATi正式开始全面支持DirectX9.0c和SM3.0,两家主流厂商的显卡产品不再有画质上的重大区别。
○ DirectX 10显露雏形,2006年才见身影
在刚刚落幕的欧洲游戏开发者大会上,微软终于公布了下一代游戏图形接口API的细节。微软最后还是放弃了WGF(Windows Graphic Foundation)计划而继续延伸DirectX,DirectX 10将成为下一代游戏API,微软同时表示下一代API将和新操作系统Vista一同发布,因此我们仍然需要到明年下半年才能看到它的身影。
『DirectX 10游戏画面展示』
微软宣称下一代API速度将更快,CPU占用率也将有所降低,与此同时,DirectX 10将支持Shader Model 4.0。其要点如下:1、统一硬件功能;2、图形硬件功能多样化;3、向下兼容性;4、D3D9Ex/D3D10支持系统资源共享;5、DirectX 10相对DirectX 9大量代码重新编写等等。
无论从技术上还是泄漏的图片来看,DirectX 10都是让人非常期待的,它的到来将会让未来游戏的编写和效果都有一个革命般的改进。当然,因为DirectX 10目前无论软件本身还是显卡的硬件支持都还只是雏形,所以在未来一年里,我们仍只需要关心DirectX 9显卡就可以了。
- 第1页:代号[23x15]!HARDSPELL再献实际游戏测试盛宴
- 第2页:游戏篇:D3D统领游戏3DAPI,id孤战OpenGL
- 第3页:游戏篇:人物建模更细致,多边形数量倍增
- 第4页:游戏篇:渲染效果更精美,Shader语言功劳
- 第5页:游戏篇:运动效果更逼真,物理引擎大跨步
- 第6页:游戏篇:影响未来两年内游戏的几大3D引擎
- 第7页:硬件篇:DX9显卡普及,一年内仍占主流
- 第8页:硬件篇:显存带宽让位,Shader效率关键
- 第9页:硬件篇:双卡渲染成趋,应用前景更广阔
- 第10页:硬件篇:PIC-E全面普及,AGP将退出市场
- 第11页:物理卡篇:物理加速和图形加速异同深入分析
- 第12页:物理卡篇:物理加速演示独家感性解读(一)
- 第13页:物理卡篇:物理加速演示独家感性解读(二)
- 第14页:游戏机篇:游戏机领跑PC,PC游戏潜力不可忽视
- 第15页:FRAPS 评测流程特别说明
- 第16页:两套测试平台与测试说明
- 第17页:实际游戏测试——MotoGP3(上)
- 第18页:实际游戏测试——MotoGP3(中)
- 第19页:实际游戏测试——MotoGP3(下)
- 第20页:实际游戏测试——极品醉车(上)
- 第21页:实际游戏测试——极品醉车(中)
- 第22页:实际游戏测试——极品醉车(下)
- 第23页:实际游戏测试——科林麦克雷拉力赛车05(上)
- 第24页:实际游戏测试——科林麦克雷拉力赛车05(中)
- 第25页:实际游戏测试——科林麦克雷拉力赛车05(下)
- 第26页:实际游戏测试——锁定:现代空战(上)
- 第27页:实际游戏测试——锁定:现代空战(中)
- 第28页:实际游戏测试——锁定:现代空战(下)
- 第29页:实际游戏测试——Cold Fear(上)
- 第30页:实际游戏测试——Cold Fear(中)
- 第31页:实际游戏测试——Cold Fear(下)
- 第32页:实际游戏测试——侠盗车手:圣安德列斯(上)
- 第33页:实际游戏测试——侠盗车手:圣安德列斯(中)
- 第34页:实际游戏测试——侠盗车手:圣安德列斯(下)
- 第35页:实际游戏测试——帝国时代3(上)
- 第36页:实际游戏测试——帝国时代3(中)
- 第37页:实际游戏测试——帝国时代3(下)
- 第38页:实际游戏测试——地牢围攻2(上)
- 第39页:实际游戏测试——地牢围攻2(中)
- 第40页:实际游戏测试——地牢围攻2(下)
- 第41页:实际游戏测试——英雄萨姆2(上)
- 第42页:实际游戏测试——英雄萨姆2(中)
- 第43页:实际游戏测试——英雄萨姆2(下)
- 第44页:实际游戏测试——战地2(上)
- 第45页:实际游戏测试——战地2(中)
- 第46页:实际游戏测试——战地2(下)
- 第47页:实际游戏测试——F.E.A.R.(上)
- 第48页:实际游戏测试——F.E.A.R.(中)
- 第49页:实际游戏测试——F.E.A.R.(下)
- 第50页:实际游戏测试——战火兄弟连:浴血之战(上)
- 第51页:实际游戏测试——战火兄弟连:浴血之战(中)
- 第52页:实际游戏测试——战火兄弟连:浴血之战(下)
- 第53页:实际游戏测试——使命召唤2(上)
- 第54页:实际游戏测试——使命召唤2(中)
- 第55页:实际游戏测试——使命召唤2(下)
- 第56页:实际游戏测试——胜利之日:源(上)
- 第57页:实际游戏测试——胜利之日:源(中)
- 第58页:实际游戏测试——胜利之日:源(下)
- 第59页:实际游戏测试——Quake 4(上)
- 第60页:实际游戏测试——Quake 4(中)
- 第61页:实际游戏测试——Quake 4(下)
- 第62页:分析篇:低端显卡性能以及市场重点解析
- 第63页:分析篇:中端显卡性能以及市场重点解析
- 第64页:分析篇:高端显卡性能以及市场重点解析